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4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择期行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地佐辛0.25 mg/kg+舒芬太尼1.5μg/kg+托烷司琼6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B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3.36,F时间=4.98,P=0.12;F组间=3.75,F时间=5.68,P=0.1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91,F时间=2.45,P=0.0089)。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S组患者(5.1±0.6)次,DS组(4.7±0.8)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P=0.20)。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83,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PCIA,镇痛效果可靠、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集中时间点及高峰期规律。方法选取2005—2011年我院收治的所有死亡患者2 357例,采用圆形分布法,将数据输入Excel,求出危重病患者死亡时间的集中度(r)、平均角(α),推算死亡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段。结果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时间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死亡的高峰时点在8:42,死亡高峰时段在3:30-13:54。结论危重病患者的死亡时间表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采用圆形分布法可了解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时间规律,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挽救生命,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8 ~ 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毕清醒后,均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泵中药物配制为地佐辛0.25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6 mg;舒芬太尼组为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术毕(T1)及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明显降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47.2±6.3)%、(46.5±6.8)%、(46.8±7.4)%、(47.6±7.8)%比(54.2±8.7)%,(26.7±3.2)%、(25.8±3.0)%、(25.1±3.3)%、(28.1±3.6)%比(32.6±2.6)%;舒芬太尼组:(46.8±7.2)%、(45.7±6.4)%、(42.6±5.9)%、(46.1±6.9)%比(54.8±8.5)%,(26.3±3.1)%、(24.4±2.9)%、(21.2±2.8)%、(27.4±3.2)%比(33.2±2.1)%,均P<0.05],T1~T3时2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低于T0[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9.3±0.8)%、(8.9±1.3)%、(10.2±1.4)%比(13.8±1.2)%;舒芬太尼组:(9.5±0.7)%、(9.0±1.1)%、(8.6±1.2)%比(13.6±1.3)%,均P<0.05].2组各时点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3时CD3+、CD4+、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4时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已恢复到T0水平,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甲龙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衡水市中医院肿瘤科、衡水市第二医院内科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应用甲龙丸联合化疗,对照组应用单纯化疗,观察2组近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2例因严重毒副反应第2期化疗未进行完毕。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及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龙丸化疗虽然不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但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刘桂花 《河北中医》2014,(4):499-501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TKA术后应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组60例TKA术后予中药离子导入。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4d、1周、2周、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8、12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4 d、1周、2周、4周肿胀值均小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8、12周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患者行中药离子导入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有效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对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X线引导和CT区域定位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将采取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63例定为A组;将区域定位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49例定为B组。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B组稍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B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定位”能够将椎间盘突出位置量化,准确把握适应证;术中CT引导能够为靶点射频热凝确定准确的穿刺路径及深度,使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技术疗效最大化,对提高微创治疗LDH的优良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CD151对结直肠癌(CRC)血管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T-29和CD151--HT29细胞中CD15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观察HT-29和CD151--HT29两组裸鼠皮下成瘤情况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差异。 结果CD151--HT29组细胞中CD151和β-catenin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151--HT29组裸鼠皮下瘤重量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CD151可通过上调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来促进CRC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清热通利汤对于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生化指标与临床症状的功效。方法:选取86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资料,选取的患者按简单随机原则以数字表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热通利汤外用; 治疗后3个月,对比临床疗效,统计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 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49%、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依次为37.21%、72.0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P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HPV-DNA转阴时间、HPV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接触性出血、阴道清洁度异常、白带化验异常的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与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利汤能够促进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HPV-DNA转阴,提高临床疗效,更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需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颅内感染为标准分为感染组(n=56)及非感染组(n=144)。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病程感染患者FBG、IL-10及PCT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及引流管放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且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病例56例,感染发生率为28.00%。56例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共分离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54.69%,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占40.6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69%,均为假丝酵母菌。感染组患者血液以及脑脊液FBG、IL-10及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56例感染患者34例病程<3 d,22例病程>3 d,随着病程延长,患者血液与脑脊液FBG、IL-10及PCT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FBG、IL-10及PCT水平均升高,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系统评价戊乙奎醚预防剖宫产术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5月,收集戊乙奎醚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气短、心悸、腹痛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RCTs,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戊乙奎醚组恶心发生率[RR=0.36,95% CI=0.29~0.45,P<0.01]、呕吐发生率[RR=0.21,95% CI=0.15~0.30,P<0.01]、面部潮红发生率[RR=0.37,95% CI=0.26~0.52,P<0.01]、胸闷气短发生率[RR=0.32,95% CI=0.26~0.40,P<0.01]、心悸发生率[RR=0.38,95% CI=0.28~0.50,P<0.01]、腹痛发生率[RR=0.52,95% CI=0.35~0.76,P<0.01]和血压升高发生率[RR=0.43,95% CI=0.22~0.85,P=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戊乙奎醚能显著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致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气短、心悸、腹痛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