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系统评价海藻酸钠微球与传统的碘化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IP的发生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并对CIP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影响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5例发生CIP(3例G1,1例G2,1例G4),发生率8.3%,1例死亡,死亡率1.7%。CIP发生中位时间2.1个月(2~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胸痛。影像学表现各异,共同点是多个病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分布区域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区。 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为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无特异性,无明确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治经验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总结气肿性胆囊炎的典型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6例气肿性胆囊炎患者的CT检查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气肿性胆囊炎所出现的征象.结果 胆囊积气、胆管积气及胆囊壁厚是气肿性胆囊炎的常见征象.结论 CT可以明确诊断气肿性胆囊炎,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及时、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全脊柱加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在评估及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名活动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予以益赛普治疗,于治疗的基线期(治疗前)和12周进行临床评估及MRI检查。使用SPARCC评分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及骶髂骨的骨髓水肿进行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疗效评估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水肿的改善与疾病活动度指标ASDAS、BASDAI、CRP、ESR的改善具有相关性(P <0.05),且Kappa检验显示使用SPARCC评分评估益赛普治疗的无效、显效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ASAS40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14,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全脊柱加骶髂关节的SPARCC评分(OR=1.086,P=0.045;AUC=0.811,P=0.005)是益赛普疗效的预测因素。结论:全脊柱加骶髂关节的SPARCC评分可以用于评估及预测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自1977年由FitzGerad等首次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技术监测胎儿血液循环、预测妊娠结局以来,围产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彩色多普勒,使其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该项技术因简单易行且无创伤性而日益受到关注,很多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胎儿监护的常规方法。掌握该技术无疑有助于了解胎儿安危状态,并经及时处理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6.
背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检测膝关节半月板的全部情况。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特征并分级,显示半月板受损情况,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成像中,Ⅰ级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接触的点状或圆形高信号,Ⅱ级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表现为半月板内线条样或复杂形态高信号影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面,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正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这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7.
①目的 评价MRI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采用SE序列T1,T2 加权像及质子像,对38例脊髓空洞症病人进行多种体位扫描。③结果 MRI扫描能清楚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的程度,脊髓空洞的范围、形态及脊髓外形的改变。④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O且术前进行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3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每个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包膜、瘢痕、强化方式等。结果 纳入的31个RO病例中,12个病灶位于左肾,19个病灶位于右肾,病灶最大直径1.6cm~9.1cm,平均直径(3.7±1.9)cm。23个(23/31)表现为外生性生长,22个(22/31)出现纤维包膜,17个(17/31)出现纤维瘢痕,2个(2/31)出现钙化,16个(16/31)出现辐轮状强化,23个(23/31)表现为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30个(30/31)肿瘤实性部分皮质期不均匀强化,20个(20/31)病灶在实质期和延迟期强化表现均匀,强化程度明显弱于相同层面肾脏正常组织。结论 CT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可根据肿瘤的瘢痕、包膜及强化方式等为依据,有助于区分于其他肾脏肿瘤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9.
为了为医生提供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医学诊断影像,医用显示器必须进行校正。校正器的作用是保证显示器在所有照明环境中保持理想的亮度水平,能够根据周围亮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其亮度补偿功能可保证医用显示器启动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亮度进入稳定的状态,同时检测和补偿LCD的背景亮度和灯管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医用显示器的校正分为外置亮度计手动校正与内置亮度计自动校正。  相似文献   
30.
胶样囊肿是发生于第三脑室前上方的一种先天性囊肿,又称线粒体囊肿、室间孔囊肿、脑上旁体囊肿。本病十分罕见,笔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