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胰腺癌为消化系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CT问世后是其诊断的主要有效方法。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为困难。为提高胰腺癌的CT诊断。本文分析101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3.
张雷  罗娅红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6):543-544,54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1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显示(Raysum)、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与发生部位,诊断符合率为100%,浆膜浸润正确率80.4%,淋巴结转移正确率69%。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152例,其中结肠癌121例,结肠多发息肉3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和纤维大肠镜检查。阅CT图像,诊断结肠癌的Borrmmann类型、T分期;判定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和恶变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依据多层螺旋CT判定结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95.9%;诊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1.0%;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各种重建影像检出结肠息肉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5)。结论:MPR是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肿瘤中最为实用的基础方法。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其独特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的功能,使其在抗严重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多种形式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已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部分疫苗已应用于临床试验.现就DC疫苗近几年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其独特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的功能,使其在抗严重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多种形式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已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部分疫苗已应用于临床试验。现就DC疫苗近几年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骨盆骨髓扩散加权成像(DWI)性别、年龄间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名健康成人骨盆DWI检查资料.将骨盆骨髓扩散信号分为3大型并测量ADC值,分析骨盆骨髓扩散分型及ADC值年龄、性别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男性30岁前后、女性50岁前后骨盆扩散分型变化明显,20 ~ 50岁间男女骨盆扩散分型差异明显,50岁以后差异不显著.20~50岁间,女性髂骨、坐骨ADC值高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耻骨ADC值高于男性,且骨盆扩散信号、ADC值与年龄存在一定负相关.结论 骨盆DWI可用来反映骨髓年龄、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78.
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以来自肺癌者最多。我院从1999年11月~2001年10月收治肺癌合并心包积液5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7~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腺癌22例,鳞癌9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1例,病理无法分型者11例。Ⅲ期3例,Ⅳ期47例。2例为根治术后复发患者,10例在出现心包积液前曾行化疗,6例曾予胸部放疗。呼吸困难、胸闷或不能平卧者31例,同时伴有颈静脉怒张及(或)肝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和奇脉仅12例。心电图异常者21例。异常的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肢导低电压、QRS波群电交替、Q-T及QTc延长、T波及ST-T改变。B超或CT发现心包腔液性暗区深度1.0cm以下21例,1.0~2.0cm19例,2.0~3.0cm4例,3.0cm以上6例。胸片检查发现同时合并胸腔积液44例。1.2治疗方法对心包腔液性暗区在2.0cm以上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抽液,同时留管。每次尽量抽尽心包积液后经穿刺针注入DDP30mg加生理盐水20ml,同时予全身化疗。1周后复查CT。若心包积液未见减少或减少不明显,心包腔内...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骨盆ADC值及临床因素对未绝经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患者骨髓抑制(BMS)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89例未绝经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在CCRT期间BMS的状态将其分为0-II、III-IV度BMS组,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影像因素。临床因素包括患者年龄、FIGO分期、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放疗方式、骨盆平均受累剂量;影像因素为骨盆ADC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因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骨盆ADC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阈值为0.402×10-3 mm2/s,曲线下面积(AUC)=0.799,该值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5.90%。结论:骨盆ADC值对未绝经LACC患者CCRT期间发生BMS有预测价值,且当ADC值低于0.402×10-3 mm2/s时,患者更易发生III-IV度BMS。  相似文献   
80.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癌的定性定位明显优于普通CT,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论采用双期或多期扫描,肝癌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均难以捕捉。近年来,我们应用螺旋CT sure start功能对于肝癌进行了多例增强扫描,取得了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诊断正确率。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