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9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脊柱原发性骨肿瘤CT和MRI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分析49例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成骨细胞瘤、骨髓瘤和骨肉瘤各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ABC)3例,血管瘤和淋巴瘤各5例,骨巨细胞瘤多位于椎体,呈溶骨性破坏;成骨细胞瘤和骨肉瘤CT呈骨性密度,MRI信号较低,后者伴软组织肿块;22例脊索瘤伴骶前包块,11/16例CT上出现钙化,9例在T2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骨髓瘤(1例)、淋巴瘤在T1WI和T2WI分别呈略低信号和较高信号,1例骨髓瘤在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两者结合,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   
52.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azation ,TACE)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明胶海绵、碘油以及无水酒精等栓塞剂的广泛应用已经显著提高了肝癌患者的存活率[1],而微粒型栓塞剂的使用则有望提升TACE的中远期疗效.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微粒型栓塞剂的研究都很重视,除少数尚处于实验阶段外,大多数已经应用于临床,本文重点对它们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3.
由于CT装置是将X线机和电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其规模大,零部件多,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由此造成CT装置的故障率高,因此,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以减少停机时间,是充分发挥CT装置效率,提高开机率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维护美国全身CT扫描机的工作中,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下面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利用床位移动追踪技术(movingbedinfusiontrack-ing,MobiTrak)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相结合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技术在导致功能障碍的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男7例,女4例)下肢功能障碍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经手术及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MRI-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PTCR PTCA治疗AM1是国外近年开始应用的一种方法可提高冠动脉再通率,降低再闭塞率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本文支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使用CT三维测量髋臼发育情况及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对比性观察,整体反映髋臼发育情况。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3-06/2005-04对4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5个髋关节。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18个月~6岁。患髋右侧23例,左侧32例,其中双侧12例。健康侧27髋。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所有患儿使用PQ6000型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显示三维的髋臼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髋臼的缺损情况。③实验评估:计算不同截面正常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假设符合正态分布)的均数、标准差、分布范围及95%可信区间。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测量患者患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分别与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患侧55个髋,健康侧27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术前55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程度为,参照T"nnis分类方法,Ⅰ度5髋(9.1%),Ⅱ度11髋(20%),Ⅲ度32髋(58.2%),Ⅳ度7髋(12.7%)。术后患者均表现髋臼α角均>90°,头臼呈同心圆对位,Shenton线连续,股骨头较术前明显发育,原先未出现头骺的患者,出现头骺,但较正常仍偏小;髋臼口呈类圆形,髋臼边缘欠光滑,髋臼整体呈一定程度前倾。②术前术后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变化对比: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大于正常对照组[(33.4±2.6)°(29.1±2.0)°,P<0.01],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小于术前(P<0.01)。结论:介绍了一种对髋臼形态测量的新方法,它能够全面反映髋臼的发育情况,不但增加了对中心边缘髋臼病理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8.
数字化X线摄影新进展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目前几种已经使用和正在研发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并分别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新的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59.
不同时期颈椎病患者颈椎骨密度变化与椎体变形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X线和颈椎骨密度的测量,探讨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颈椎椎体变形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22例,平均年龄43岁,腰椎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疏松组)28例,平均年龄58岁,腰椎骨密度显示骨质疏松。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C4~C6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颈椎组患者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疏松组则是颈椎高度减低,周径增宽,骨密度升高,3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椎体骨质疏松的发展与颈椎病的自然发展病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微侵袭性的神经外科新技术,在治疗脑血管畸形和功能性疾病小起着重要作用,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立体走向放对外村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_刀和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十(X一刀)。已得到医疗界的普遍重视,但由于_刀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普及应用。IX一刀的基本原理:应用CT脑立体定向术确定册点,将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高能X的线对难病变进行大剂量等中心照射,由于立体走向等中心照肘的剂量分布呈一种高梯度射线分布,病变中央接受剂量很高.而病变周围剂量急剧下降,以达到准确毁损病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