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慢性应激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探讨建立躯体损伤复合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和模型组(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创伤组),将9种不同的应激刺激随机作用于模型组动物18天后,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情绪及行为变化,并比较实验前和建模后大鼠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总得分均显著降低,旷场实验箱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P〈0.05),大小便次数减少(P〈0.05),修饰次数和修饰时间各组问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大鼠在18天的慢性刺激过程中,体重增长缓慢,有的甚至不升反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模型是较稳定的皮肤创伤复合心理应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2.
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与功能(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ECM的功能 ECM的成份种类很多。各种成份之间在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一种ECM成份在结构上含有较多的不同结构的功能区。即使是同一种ECM成份,在不同组织中结构也具有非均一性的特点。不同的ECM成份结合组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因此,ECM结构上的各种异质性决定ECM在功能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3.
人羊膜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建立人羊膜(HAM)负载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长的组织工程方法,观察MSCs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 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以不同密度多次接种于HAM基质面,逐日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8、18d后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接种后30min内明显见到MSCs在HAM上贴附生长,MSCs能以合适的接种密度在羊膜上良好生长。结论 HAM对MSCs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MSCs可以HAM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培养,HAM是MSCs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84.
小鼠全身辐射后对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对肠粘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小鼠全身照射12Gy为模型,于照后8、24、48h取材光电镜观察,同时分离全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检测其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力,并检测IEL培养上清中TNF-a、TGF-β浓度的变化。结果:①12Gy全身照射引起IEL数量减少,变性坏死的IEL能够造成相紧贴的肠上皮细胞损害。②12Gy全身照射后IEL增殖活力和细胞毒力下降。③12Gy全身照射后IEL分泌TNF-a、TGF-β增多。结论:12Gy全身照射引起肠粘膜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削弱。  相似文献   
85.
创面微环境对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面局部微环境对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化、RT-PCR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等方法。结果 将MSC植入到创面后,可见肉芽组织中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形成,排列成“瀑布”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有大量原胶原颗粒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Ⅰ型胶原在新生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增强;伤口液促进MSC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局部微环境促进MSC基质源性因子(SDF-1)、IL-8、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论 MSC在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MSC表现出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表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正常健康人骨髓3-5ml,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测定其生长曲线,并观察其贴壁率、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培养的MSCs3-4h开始贴壁,贴壁率为60%-80%,2-3d即可见集落形成,14d左右融合90%以上,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细胞状形态,流式细胞检测显示有70.03%的细胞处于G0/G1期,电镜观察表现出早期细胞的特点。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形态单一、生长稳定、增殖较快,为进一步应用MSCs促进创伤修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3 (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 3 ,rhIL 3 )长期应用对正常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设rhIL 3低剂量组 (5 μg·kg-1·d-1)、中剂量组 (10 μg·kg-1·d-1)、高剂量组 (2 5 0 μg·kg-1·d-1)及溶媒对照共 4组 ,每组 2 0只 ,每天皮下给药1次至 1、1 5、2及 3个月后 ,分别活杀 ,进行血液、尿液分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骨髓细胞培养 ,系统解剖及各脏器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整个实验期动物精神食欲良好 ,无一死亡 ;血液和尿液生化、外周血象、骨髓造血细胞培养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等多项指标检测 ,各药物剂量及不同时相之间无显著差异 ;仅高剂量用药 3个月后可见骨髓组织有一定程度纤维化改变。心、肝、脾、肺、肾、脑等重要脏器组织均未见异常病理变化。结论 rhIL 3低剂量 (拟有效治疗剂量 )应用 3个月和中、高剂量应用 2个月 ,无毒副作用 ,具较好安全性 ,大剂量 (高于治疗剂量 5 0倍 )长期 (3个月 )应用可引起骨髓纤维化 ,但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能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8.
p38及PI3K的激活在IGF-1促进MSCs成肌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建立由Cardiotoxin所致的肌损伤模型并了解损伤部位自然修复的情况,为研究肌损伤的再生及修复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将Cardiotoxin按8μg/g体质量局部注入SCID小鼠股四头肌中,分别观察不同时相点(24h、7d、2周、4周和6周)损伤部位的病理改变。结果 注射24h后可见肌细胞变性坏死,胞浆内有空泡形成;7d后肌纤维发生明显断裂,变性坏死加重,并出现钙化;2周后变性坏死钙化加重达到顶峰;4周后变性坏死钙化依然存在,但已可见部分肌纤维再生;6周后变性坏死已不明显,钙化仍存在,肌细胞大部分再生。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Cardiotoxin所致的肌损伤模型,该模型稳定、简便、易控制,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W11-a12促愈作用。方法: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创伤组相比,照射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降低,伤口不同细胞数量均有抑制效应,但效应程度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减少,W11-a12使伤口截中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并使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W11-a12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