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61.
患者,妇,67岁。1个月前感左侧下腹部疼痛并左下肢肿胀,活动后加重。外院超声,MRI检查提示左侧盆腔肿物伴左输尿管扩张,左侧肾盂积水。患者无尿膜,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腹部平片;双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无异常;左肾影略小。静脉肾盂造影;左肾及左侧输尿管未显影,右肾,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2.
王晓霞  时惠平  李德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9):1377-1377,1381
患者女,34岁。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约红枣大小包块,无任何不适,未治疗,近1年来后包块逐渐增大。查体:右颈部可触及一大小约5.0cm×6.0cm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性尚好,局部皮肤无红肿,余颈部未触及异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评价CT对老年人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老年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分布、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等特点,并分析影像与病原菌的关系。结果 36例老年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致病菌分别为曲霉菌18例,毛霉菌8例,隐球菌6例,白色念珠菌3例,放线菌1例。CT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9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9例,其中6例结节边缘见晕征;空洞8例,霉菌球6例,斑片影3例,粟粒影1例。所有病例均有胸膜反应,8例有胸腔积液。结论老年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可确诊特征性的肺曲菌球,对表现不典型者应密切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4.
肾上腺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上腺囊肿比较少见,在临床上常无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和MRI等影像手段,笔者总结了9例经手术和病理或综合影像诊断的肾上腺囊肿,对其影像学特征和影像诊断中如何避免误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 53岁。 1年前发现中腹部有一包块,且增长迅速,近 3个月上腹部疼痛伴间歇性呕吐。体检:腹部可触及一巨大肿物,表面呈结节状,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 B超检查:腹腔可见一巨大实性肿块,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肿块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似有多个结节状融合,肝脾被推挤上移,双肾向外侧移位。 CT检查:平扫示腹部有一巨大实性肿块,上达肝脏,下达子宫、膀胱,前达腹前壁,后达脊柱,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斑片状低密度影, CT值 12~ 36HU(图 1),增强扫描肿块实…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0例、术后评价10例)进行轴位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同时做MPR成像。将结果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MPR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5%及97.5%;25%的病例MPR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优于轴位;增强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MPR图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在肺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肺血管疾病行SCTPA检查,包括先天性肺血管疾病(肺动静脉瘘6例,特发性肺动脉扩张8例,肺动脉发育不全3例,一侧肺动脉缺如1例及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获得性肺血管疾病(肺动脉栓塞41例,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1例)。SCTPA扫描层厚3mm,螺距1~1.5,亚秒级扫描时间0.8s,重建层厚1mm,重建方法包括MIP、MPR和SSD。结果 SCTPA对6例肺动静脉瘘共显示供血动脉13条、引流静脉9条和瘤囊8个,漏诊1例为多发性肺动静脉漏中的小瘤囊;特发性肺动脉扩张、肺动脉发育不全、一侧肺动脉缺如者SCTPA均能明确诊断;5例肺静脉畸形引流中的心外畸形部分SCTPA与手术对照良好;45例肺动脉栓塞,SCTPA诊断中心型肺栓塞35例,周围型肺栓塞6例。结论 SCTPA即可以显示肺血管的形态、结构与走行,又可显示肺血管内特征,对肺血管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大部分取代有创性肺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8.
CT结肠造影结肠息肉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CT结肠造影检测结肠息肉的影响 ,寻找最适宜扫描参数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①取长约 2 5cm猪结肠 10段和人结肠癌术后标本 8段制成模拟息肉 ,应用不同参数进行扫描 ,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 ,分析图像质量。② 12例患者共 66个结肠息肉的CT原始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获取CT仿真结肠镜、多平面重建 +轴位、表面遮盖显示 +透明显示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 (或 )电子结肠镜活检证实。结果 随准直和螺距的减小 ,图像质量提高 ,准直小于 5 .0mm ,螺距小于 2 .0获得的图像较满意 ;肠段纵轴与扫描架平面成 90°角时图像质量最好 ;轴位 +MPR、CTC、SSD +Raysum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 65 .15 %、75 .76%和 5 1.5 2 %。结论 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 ,选择合适的参数准直宽度为 5 .0mm、螺距为 1.5、肠腔内充盈气体 ,用多种方法观察图像可提高图像质量 ,提高息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