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目的探讨在招收飞行员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椎体后缘连线与棘突上缘连线夹角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3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患者,采用CR或DR立位拍摄腰椎正、侧及双斜位X线片,8例加做腰椎CT扫描并二、三维重建,重点对侧位片L5椎体后缘连线与棘突上缘连线的夹角进行测量,其角度与L4同法测量的角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8例L5〈L4型,占54.55%(18/33);15例呈L5〉L4型。正常对照组1例L5〈L4型,占2.13%(1/47);46例呈L5〉L4型,两组L5〈L4型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椎体后缘连线与棘突上缘连线交角的L5〈L4变化是诊断L5峡部裂的重要间接征象,尤其是在侧位片没有任何峡部裂诊断的直接征象时,更具有独特的提示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双源CT诊断APE24例,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和DEPI,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APE组(n=9)和非严重APE组(n=15),比较两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严重APE组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中位数分别为32.5%(15.0%~62.5%)、45.0%(27.5%~75.0%)和1.16(1.04~1.45),而非严重APE组分别为12.5%(0%~37.5%)、12.5%(2.5%~42.5%)和1.03(0.85~1.41),严重APE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严重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灌注缺损指数与RV/LV及栓塞指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35,P<0.05;r=0.790,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评价APE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肺孤立性结节CT增强扫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CT各种扫描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对肺孤立性结节 (solitarypulmonarynodule ,SPN)的CT增强扫描的研究日益增多 ,而准确分析SPN的CT增强表现的前提是运用最佳的CT增强扫描技术 ,鉴于此 ,本文简介了SPN的CT增强扫描技术。1 CT扫描技术1 1 动态扫描技术 分多层与单层动态扫描技术两种。一般采用单层动态扫描技术 ,简要来说就是在短时间对SPN的同一层面连续扫描 ,目的在于观察SPN的动态增强过程。该方法的优点是都是对同一层面扫描 ,因此对结节的同一层面的对应区域…  相似文献   
84.
BLADE技术消除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在消除MRI运动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7例(头部74例、脊柱68例、腹部35例)常规MRI检查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改行BLADE技术MRI扫描,对比常规序列扫描来评价BLADE技术对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以显示内囊结构、脑脊液、肝中静脉或下腔静脉的清晰程度,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结果:177例中,行常规MRI扫描,图像质量为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92例(52%),其中头部39例、脊柱29例、腹部24例.采用BLADE技术扫描后,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20例(11.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12,P《0.01).结论:BLADE技术对消除常规MRI扫描出现的运动伪影有显著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头部、脊柱、腹部等部位常规MRI时运动伪影的校正,尤其适用于小儿或不配合患者,可提供更清晰的MRI图像.  相似文献   
85.
时惠平  李桂英  马林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6,22(1):29-30,F0002,F0004
目的 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MRI表现。方法对17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病例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管状或条带状流空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其中额叶5例,颢叶4例,小脑半球4例,顶叶3例,脑干1例,均为单发,畸形血管向浅部静脉引流。1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临床症状轻微,常为偶然发现,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据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血管外渗探测技术在不同注射速率和不同穿刺部位下监测对比剂外渗的报警率结果,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CT增强扫描的5572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常规增强扫描组和CTA成像组,注射速率分别为2~3 ml/s、4~6 ml/s,所有患者均使用血管外渗探测贴片,每组内穿刺针穿刺部位分为肘正中静脉处及腕关节头静脉起始处,血管外渗探测片平铺或卷铺于皮肤表面。比较不同组别血管外渗探测贴片对对比剂外渗监测报警率。结果:常规增强组中探测贴片平铺1165例,对比剂外渗报警3例;卷铺1921例,报警0例,差异有统计学(x2=4.952,P<0.05);CTA组中探测贴片平铺1426例,对比剂外渗报警6例;卷铺1060例,报警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1;P<0.05)。探测贴片平铺时对对比剂外渗的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卷铺。结论:血管外渗探测贴片可监测对比剂外渗的发生,合理、正确使用,有助于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减少对比剂外渗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造影剂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40例患者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78例;手动触发组162例。根据BMI指数调节造影剂的用量与流率。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阈值设定为320HU,手动触发组根据患者心率情况,观察触发层面感兴趣区域的密度变化进行个性化手动触发。评价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手动触发能克服自动触发启动过早或过晚的问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能获得满意的增强时相,有利于320排CT取得更好的冠状动脉CTA图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高压注入对比剂时发生渗漏与注射速率的相关性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502例患者注入对比剂时采用2.5ml/s、3ml/s和5ml/s的注射速率,注射过程中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观察对比剂渗漏情况。结果:采用注射速率为2.5ml/s与3ml/s的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3,P〉0.05);注射速率为2.5ml/s、3ml/s与5ml/s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64,18.036;P〈0.05)。结论:对比剂注射速率增大,其渗漏率有增高的趋势。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后能有效减少渗漏的发生及减轻渗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9.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大部分发生于胰头,其次为胰体、胰尾[1]。近些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胰腺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由于胰腺本身解剖位置较深,且病变早期无特异症状,再加上肿瘤生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