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T)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36例和放疗后坏死患者24例,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和DWI检查,分析DWI表现,并对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比较.结果 放疗后复发组在DWI多表现为高信号,而放疗后坏死组多表现为低信号;放疗后复发组和坏死组ADC平均值分别为(0.87±0.13)×10-3mm2/s和(1.12±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01).结论 DW1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2.
目的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但传统3wk方案毒副反应较大。因此本研究为比较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改进的3wk方案与传统3wk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毒副反应及1a生存率。方法68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或Ⅳ期NSC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改进方案(A组)和传统3wk方案(B组)化疗。A组:多西紫杉醇总剂量按75mg/m^2,分2次分别于d1、d8,静脉滴注;每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l-d3,每3wk重复;B组: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d1,顺铂用法同A组,每3wk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与毒副反应,并随访la生存率。结果两组均无CR,A组PR10例,SD20例,PD4例,总有效率为29.4%;B组PR11例,SD20例,PD3例,总有效率为32.4%;A组1a生存率为38.2%,B组1a生存率为35.3%,两组疗效(P=0.793)及1a生存率(P=0.801)差异无显著性。中性粒细胞Ⅲ/Ⅳ度减少A组17.6%;B组4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改进的3wk方案治疗NSCLC与传统3wk方案相比,疗效相似,但血液学毒性明显下降,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晚期(ⅢB~Ⅳ期)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晚期NSCLC患者抽签法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国产吉西他滨1000mg/m2,30min内静脉滴入,d1、d8和d15;顺铂30mg/m2,30min内静脉滴入,d1~d3;28d为1个周期。对照组32例:以健择代替吉西他滨。结果:治疗组CR1例(1/35),PR12例(12/35);对照组PR12例(12/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血液学毒性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进口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不良反应均相近。费用相对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联合CTX对小鼠L795肺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接种高转移性的LA795肺腺癌细胞1739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NP-470组、环磷酰胺(CTX)组和TNP-470+CTX组。接种4d后开始用药,用药期间,每隔1d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20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移植瘤并称重。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皮下移植瘤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长因子bFGF及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原位凋亡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各用药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联合用药组抗瘤作用进一步增强,且具有协同作用。CTX组、TNP-470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都能减少bFGF表达;与CTX组相反,TNP-470组肿瘤组织中抗原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显著性。TNP-470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组织中的MVD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减小;而各用药组的凋亡指数比对照组都明显增高。结论TNP-470组,CTX组中LA795肺腺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白介素-2联合顺铂(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经导管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和DDP治疗,对照组仅用DDP治疗。结果白介素-2加DDP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白介素-2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EA、CYFRA21-1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CEA、CYFRA21-1水平在NSCLC化疗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肺癌组化疗有效者(CR PR)2种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P<0.05),病情稳定(NC)和进展者(PD)二者水平无变化(P>0.05);CEA对于肺腺癌,CYFRA21-1对于肺鳞癌化疗前效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检测CEA、CYFRA21-1水平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 ATRA组、12.5 μmol/L RSG、25 μmol/L RSG组,10 μmol/L ATRA和25 μmol/L RSG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PARγ蛋白,RT-PCR检测PPARγmRNA.结果 10 μmol/L ATRA、12.5 mmol/L RSG、25 mmol/L RSG及两药联合时皆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浓度及时间依赖,两药联合作用72 h时,生长抑制率为(29.73±0.69)%.ATRA、RSG皆可使细胞周期G0/G1期延长,S期下降,两药联合作用时,S%为(12.87±0.35)%,细胞形态向正常方向转化,细胞的PPARγ蛋白核内表达及PPARγmRNA表达上调,两药联合后作用进一步加强,PPARγ/GAPDH的浓度比值高达0.646.结论 ATRA、RSG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上调PPARγ蛋白及PPARγmRNA的核内表达,ATRA和RSG联合较单药作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即组织身心恢复良好的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对初次住院治疗患者进行情感沟通和互动。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惊恐、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等治疗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病友互助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肝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治疗组采取肝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TACE,对照组常温动脉化疗联合TACE,两次治疗间隔1月,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7%(23/35)和40.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x2=5.41,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TACE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生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6.7%和84.4%,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22.2%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 +/CD8+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ACE联合DC-CIK生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