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未患鼻窦炎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鼻腔变异情况、鼻中隔偏曲情况及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观察研究组中合并有鼻息肉、筛窦炎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上颌窦内壁粘膜增厚及骨质改变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高位偏曲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中鼻甲肥大及泡状中鼻甲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异性的CT影像学表现,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具有典型的辨别作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家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肺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中占第一位,也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患者就医时诊断的Ⅰ期肺癌仅为2% ~4%,而60% ~ 65%是Ⅱ期和Ⅲ期肺癌,还有30%~35%是Ⅳ期肺癌.也就是说,临床诊断的肺癌绝大部分患者已届晚期,失去了外科治疗指征,此时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早期、准确地监测患者化疗疗效,可以避免继续无效化疗所引起的药物毒性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避免不恰当的化疗所导致的加速肿瘤生长和产生耐药性,还可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价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纹理分析技术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学的改变。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2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 其中正常组110例, 病变组(包含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斑块)110例, 分别对其在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近端(右冠状动脉、左冠前降支、回旋支)多平面重建图像上选取显示靶斑块周围脂肪组织较清晰层面进行纹理特征分析, 选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  结果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角二阶矩 < 0.001, P对比度 < 0.001, P自相关 < 0.001, P逆差距 < 0.001, P < 0.001), 两组间冠周脂肪组织纹理特征存在差异, 各纹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证实5个纹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纹理特征不同, 纹理特征分析技术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周脂肪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 mm2/s,平均T2值为(95.6±30.6) 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 mm2/s,平均T2值为(65.5±12.7) 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行DSCT检查的肺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已转移与未转移患者标准化点浓度(NIC),ROC曲线分析NIC对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结果133例肺癌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19例(89.47%),纵膈淋巴结分区转移率最高的区域为肺叶间淋巴结(75.94%),最低的区域为肺门淋巴结(2.26%)。单纯的N1、N2、N3及N2+N3转移率低(3.76%,3.76%,5.26%,3.01%)N1+N2转移率30.83%,N1+N2+N3转移率35.34%;发生转移患者动脉期、静脉期NIC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患者(P<0.05)。 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向远、自肺门至纵隔、多站、逐站转移的规律,少见孤立性、跳跃性转移。DSCT能量成像参数定量分析,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患者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髋关节滑膜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7岁。左髋部疼痛伴跛行3月余。无明显诱因。无畏寒、发热、盗汗等症状。1月前,左髋部疼痛突然加剧,地方医院X线摄片示:左股骨颈骨折。近日有低热,2002年2月19日转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查体:骨盆无畸形,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左髋呈屈曲状态,软组织肿胀,有压痛与叩击痛。红热不明显。左股骨大粗隆向后上方移位,左下肢缩短畸形。X线平片示:左股骨颈骨折,远股骨段向外上方移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1例为小肿块,有明显增生及小钙化。1例为分叶状大肿块,曾有纤维腺瘤病史。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须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珐:对106例施行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因为扫描时患者不能正确屏气影响图像效果.另1例由于血管穿刺失败,药液外漏而终止注药.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结论:重视人性化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的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保证操作成功,提高扫描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简单易行,不良反应较轻的临床治疗婴幼儿地中海贫血方法.方法:以7号手术丝线段作栓塞物,以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液作灌注液.结果:所有用丝线段栓塞的患儿术后发热,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反应均较轻,未发现一例脾脓肿,一过性高血压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喉部结构复杂,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对软组织具有极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喉部疾患影像学检查的最佳的选择.但MRI扫描过程中往往因患者吞咽动作产生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为了提高扫描图像质量我科对30例喉部MRI检查时采用了让患者咬住舌头以停止吞咽动作,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