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探究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伴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拟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高龄患者(90~110岁)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PCI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QFR指导PCI。检测术前及术后1月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共83支,其中QFR≤0.8阳性43支(51.81%),阴性40支(48.19%),其中阳性41支、阴性7支行PCI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QFR分析结果相符率分别为95.35%、82.50%;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共79支,其中70支病变血管行PCI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术后1月研究组血浆脑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术后1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0% vs 50.00%,P < 0.05)。  结论  QFR指导外科PCI手术治疗超高龄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可行,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和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取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按照投币法(随机数字表示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鼻腔给生理盐水组(INNS组)、皮下给药组(IHG.CSF组)、鼻腔给药组(ING—CSF)组。再灌注后72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内的表达并计数脑内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在脑缺血72h点ING—CS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3.90+1.65)分]与IHG—CSF组[(10.55+2.19)分]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G-CSF组的脑梗死体积[(20.01±3.30)%]明显减小,与IHG-CSF组[(33.48±4.49)%]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INNS组[(60.20+7.72)%]与模型组[(61.49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ING-CSF组大鼠脑内VEGF表达(荧光密度)为33.352.79,较模型对照组(21.48_+2.65)、INNS组(21.482.65)、假手术组(5.811.08)、IHG-CSF组(25.012.09)明显增加,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O.06)。结论经鼻给予G-CSF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可显著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儿童副鼻窦炎低剂量与常规剂量X射线检查的差异,为患儿副鼻窦炎检查提供低辐射剂量参考数据。方法 使用Evolution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采用water位投照,对临床怀疑副鼻窦炎性病变的64例儿童患者进行副鼻窦常规照射,kVp值均按常规设定(60~70kVp),以20~25mAs为常规剂量组,15~20mAs为低剂量组,每组32例,单次进行平片拍摄。对2种曝光量下所取得的图像,进行自动影像处理,计算每组放射剂量的平均值,观察放射剂量降低情况。由两位从事放射诊断的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分别对副鼻窦窦壁、黏膜及骨质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对X射线平片图像质量和X射线平片诊断结果独立作出结论。结果 (1)64例疑似副鼻窦炎患儿中,32例行常规剂量下照射,密度均匀、显示正常图像31例,图像显示欠佳1例;32例行低剂量照射,密度均匀,显示正常图像30例,图像显示欠佳2例;两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64例疑似副鼻窦炎患儿中,两副主任医师诊断结果相符合60例(包括上颌窦炎46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4例),不符合4例(包括上颌窦炎3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例)符合率为93.75%。结论 低剂量照射和常规剂量照射方法均能发现副鼻窦炎病变,无明显影像诊断差异,低剂量照射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又能有效减低受照者所受X射线量,低剂量计算机X射线摄影在儿童副鼻窦炎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97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照观察。结果:97例中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69例,肿瘤压迫邻近血管者19例,肝动脉变异38例(39%),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1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者7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除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外,其余67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中探查结果相一致者63例,正确率95.5%。在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3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与DSA无显著差异,对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不如DSA,在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及血管变异的显示上与DSA完全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对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5.
张谷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568-1570
椎管内淋巴瘤非常少见,仅占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4.8%,且一般发生于硬膜外,同时发生于硬膜内及髓内者更是罕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椎管内淋巴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椎管内淋巴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物2年余,近2个月自觉肿块增大,无橘皮征,无乳头凹陷及溢液.体格检查:左乳内上象限触及大小约3.0cm×2.0 cm的肿块,质硬,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弥漫型6例,其中恶性腹膜间皮瘤5例,CT示腹腔肠间脂肪密度增高,并有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大网膜增厚,呈饼状,伴肠系膜缩短、呈放射状排列,肠壁增厚,均伴大量腹腔积液;高分化乳头状腹膜间皮瘤1例,网膜呈饼状增厚,伴少量腹腔积液。局限型1例,CT表现为胃窦部下方软组织肿块影,无腹腔积液。结论:腹膜间皮瘤CT诊断有一定困难,多诊断为转移瘤或腹膜结核,若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8.
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病损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东  胡鹏  韩福刚  唐光才  孙占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5):534-538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分析16例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关节软骨改变,与关节镜手术或关节切开手术所见对照。结果:16例病变关节的关节软骨MRI均清楚显示,其中4例关节软骨MRI表现正常(0级),12例见软骨信号异常和(或)软骨变薄、软骨表面不光滑改变(Ⅰ~Ⅱ级),其中出现软骨局部全层缺如者2例(Ⅲ级),与手术对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MRI可发现软骨下骨水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积液等改变。结论:MRI能够准确评价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的病损部位、程度,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青年人震颤麻痹脑立体定向术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杨全祥,伦学庆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杨少君,于爱军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青年人震颤麻痹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6~39岁,平均年龄27.5岁,病程1~6年...  相似文献   
30.
CT引导下医用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我们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CT引导下医用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