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834篇
内科学   1165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398篇
综合类   1058篇
预防医学   494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65篇
  4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7篇
  1961年   9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c大鼠48只,体重270~33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8)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0).IR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 min时拔出线栓行再灌注.S组只插入线栓,不阻断大脑中动脉.S组于术后1 d时、IR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4、7 d时,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然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脑梗死情况,采用RT-PCR法测定VEGF mRNA和ES mRNA的表达,计算其比值(ES/VEGF).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各时点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脑组织VEGF mRNA表达上调,再灌注1、2、4、7 d时脑组织ES mRNA表达上调,再灌注2、4、7 d时脑组织ES/VEGF降低(P<0.01).再灌注2 d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最高,VEGF mRNA表达及ES/VEGF至谷值,ES mRNA表达至峰值,脑梗死最严重.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VEGF mRNA和ES mRNA表达上调,且脑损伤程度与脑组织ES和VEGF的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无创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MI溶栓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溶栓后90min血浆肌红蛋白(Mb)浓度与溶栓前血浆Mb浓度比值≥2.4或心电图ST段回落≥50%定义为成功再灌注(阳性)。上述两项指标均阳性为完全再灌注,仅一项阳性为部分再灌注,两项均阴性为无再灌注。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再灌注(TIMI3级)、部分再灌注(TIMI2级)、无再灌注(TIMI0~1级)。对无创法和介入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共入选45例患者。结果无创法和介入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经一致性检验,符合率为84.4%,Kappa=0.75(P〈0.01)。结论.心电图ST段回落和血浆Mb浓度变化两项指标合用可提高评价心肌再灌注准确性,和介入法有很高的符合率,简便易行,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3.
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神经行为,以探讨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BNA神经行为20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宫内窘迫新生儿60例与正常新生儿60例比较,测定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窘迫组中41例无窒息者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窘迫组中19例有窒息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更为显著,急性窘迫38例与慢性窘迫22例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84.
食管源性胸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源性胸痛在不明原因的胸痛中占很大比例。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重点讨论食管源性胸痛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新生儿内分泌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学科,为了解新生儿下丘脑-垂体-胰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完整性及与母体间的关系,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对57例正常孕母及新生儿及早血清中胰岛素和皮质醇在非基础状态下同步进行了配对含量测定,并对其结果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中国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PCR和免疫酶联吸附测定技术对160例冠心病患者和164名非冠心病对照进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K等位基因频率、ICAM1血浆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含K等位基因的个体ICAM1血浆水平(344.34±128.59μg/L)高于不含K等位基因的个体(303·54±108·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其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升高(P=0.006,OR=2·158,95%CI:1.250~3.727);K等位基因与吸烟在影响冠心病发生危险性方面有协同作用。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其中K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μg/L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在(4.0~10.0)μg/L,组间T-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结论:应用f/T比值<0.16为鉴别点,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0.0)μg/L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9.
患者女,29岁。5年前无意间发现双侧跟腱部位各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无疼痛,逐渐增大,于2001年8月18日入院治疗。体检:双侧跟腱处可见5cm×5cm大小的肿物质韧、无压痛,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肿物可随跟腱上下移动双踝关节及各趾关节运动可,足背动脉搏动正常。X线片示:跟腱上方软组织肿块影,未见骨质变化。CT:肿物与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小鼠经20 Gy X射线单次胸部照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于照射后5周解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的沉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肺泡间隔增厚,IL-6的表达[(187.22 ±34.77) vs (129.41 ±5.58),t = 3.179,P < 0.05]和TNF-α的表达[(187.02 ±19.16 )vs (137.52 ±23.53),t = 5.069,P < 0.0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模型组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1.97 ±0.39) vs (1 ±0.08),t = 3.45,P < 0.05]。除此之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IRBP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14.76 ±1.61) vs (9.32 ±1.26),t = 3.751,P < 0.05;(1.49 ±0.14) vs (1.13 ±0.17),t = 2.819,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是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