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应用兔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104例肺癌的表达,其中鳞癌46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0例、其他类型癌15例.结果 survivin在104例肺癌组织中有67例呈阳性表达(64.42%),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的survivin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检测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和Bcl-2在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6例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00;食管癌浸润浆膜层组的Survivi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浸润肌层组,P=0.013;食管癌伴淋巴结转移组的Survivin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1;Bcl-2阳性组的Survivi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cl-2阴性组,P=0.000;Survivin阴性表达的食管癌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Survivin阳性表达的食管癌病例,P=0.043。结论:Survivin可作为食管癌的诊断标志,检测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癌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在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Survivin和Bcl-2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33.
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系统是当今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其评分是前列腺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内容,已被证明是最有影响力的预后因素之一.目前Gleason分级系统还在不断更新完善.本文就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最近几年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自由基代谢变化对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52例胃癌患者新鲜离体胃癌标本,分别选取胃癌中央,癌旁,癌远侧端等三处组织,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胃非黏液性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且此变化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愈加显著。胃黏液性癌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均极度降低,且癌旁,癌远侧端组织中二者的下降也十分突出。结论:胃非黏液性癌胃壁组织的自由基反应活跃,胃壁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其损伤作用增强,并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胃黏液性癌胃壁组织的自由基反应低下,极低的SOD可能与本类型癌组织具有较强的浸润能力有关。极低的MDA也表明癌组织的发生及发展脂质过氧化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35.
背景:经过生物化改造的人工血管特性更接近人体血管,移植后自体化程度也较高,但人工血管的内皮再生是解决血管长期通畅的关键。 目的:观察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移植血管壁内膜再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建立犬颈总动脉-人造血管端端连续缝合的动物模型。 结果与结论:①光镜:移植后12周于吻合口处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6个月通畅的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5年管腔通畅,部分内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②电镜:移植后12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排列规则,从吻合口向移植血管中段爬行;移植后6个月内皮细胞从吻合口向移植血管中段爬行,移植血管中段呈跳跃式片状生长的内皮细胞群落,细胞排列更致密,形态更接近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后1.5年整段血管内壁均有致密内皮细胞覆盖,部分内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说明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新生内皮形成早,血管内膜重构能力强,生物相容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食管腺癌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所涉及的功能、信号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及表达相关性。方法:从3篇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大规模分析食管腺癌临床样本的文献,收集120个食管腺癌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表达谱聚类及表达相关性。结果:基于基因本体论的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食管腺癌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最显著的功能是转录调控。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富集基因数量最多的KEGG信号通路为“Pathway in cancer”。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含3 356个蛋白节点和63 474条边。该网络具有无尺度特点。利用公共的食管腺癌表达谱分析显示食管腺癌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表达谱聚类几乎能够将食管腺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完全区分,而且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之间在该表达谱中有显著的表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食管腺癌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将来实验验证这些基因在食管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20岁。因发热、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蚕豆样大至鸽蛋样大,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病变。入院前曾在外院做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临床诊断:发热、淋巴结肿大待查。病理检查 镜下观察:外院颈部淋巴结活检HE切片,淋巴结被膜增厚,淋巴结结构大部分已消失,代之以巢状分布的瘤细胞(图1)。瘤细胞大,异型性明显,胞浆量中等,嗜碱性。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凝聚于核膜,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图2)。免疫组化:瘤细胞CD30呈强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汕头市妇女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主要亚型,及其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致病特点及风险分析。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同时进行HPV分型检测和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查的病例37 700例,及其中3 924例进行宫颈活检的病例。HPV分型检测采用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包含15种高危HPV,即HPV-16、-18、-31、-33、-35、-39、-45、-5l、-52、-53、-56、-58、-59、-66和-68;6种低危型HPV,即HPV-6、-11、-42、-43、-44、CP8304。细胞学检查按照伯塞斯达系统(TBS)分级(2014版)标准进行分类,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使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频数分布进行统计,风险评估采用卡方检验2×2列表。结果: 37 700位LCT检查病例中HPV-52总感染率为3.55%(1 338/37 700),HPV-52单一感染882例,HPV-52多重感染(指两种及以上HPV亚型感染)456例,其中包含两重感染313例,三重及以上感染143例,HPV-52多重感染最常见的3种亚型分别是HPV-58/52(12.46%,39/313)、HPV-53/52(11.18%,35/313)、HPV-16/52(11.18%,35/313)。HPV-52多重感染患者LCT筛查结果出现ASC-US及以上病变尤其是HSIL中,最多见型别为HPV-16/52。宫颈活检结果风险分析显示,与HPV-52单一感染比较,HPV-52/16多重感染患HSIL/SCC风险增加(P < 0.01,OR=8.27),并且增加HSIL发展到SCC的发病风险(P=0.01,OR=12.65)。与包含HPV-52但不包含HPV-16的多重感染比较,HPV-52/16多重感染增加患HSIL或者SCC风险(P < 0.01,OR=3.36),并且增加HSIL发展为SCC的风险(P=0.03,OR=1.29)。结论: HPV-52是汕头市妇女最常见的HPV感染宫颈亚型,但患者主要发生HSIL病变,当合并HPV-16感染时增加癌前病变及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分析了6例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6例恶性GIST均无消化道梗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广泛分布于胃(60%), 小肠(30%)和其它部位(10%),10%~30%GIST是恶性的,表现为腹腔内的扩散或肝转移; 常规病理学检查,GIST与平滑肌瘤/肉瘤等其它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不易区别,确诊需要免疫组化或/和电镜检查;免疫组化CD34(+),Vimenti(+),Desmin(-),Actin (-) , S-100(-);恶性GIST应行根治性手术,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结论 GIST具有独特免疫组化表型,是有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诊断与治疗的现况及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2月收治并手术切除的6例病理确认的DNT患者,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术中所见及术后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随访情况。结果DNT常见于年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是皮质内边界清楚、多发结节样或脑回样病变,无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CT多呈低密度改变,磁共振(MRI)共性特征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变无增强,有时与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难以鉴别。显微全切除DNT是可行的,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满意。结论DNT多为癫痫起病的年轻患者,外科手术可治愈,且术后不需放化疗。多数患者术后近期癫痫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