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肺鳞癌的供血动脉进行动物实验与DSA造影研究,探讨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方法:在48只大白鼠诱发肺鳞癌模型中,用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的供血动脉。对原发支气管肺癌(病理证实为鳞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78例)和肺动脉(26例)DSA检查(用Philips VS000血管机)。结果:肺鳞癌供血动脉均为支气管动脉。在人体肺癌肺动脉造影中,42.3%(11/26)为正常:肺动脉萎缩闭塞38.5%(10/26),其中9例伴肺不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短路19.2%(5/26)。动物实验发现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62.5%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萎缩、破坏,37.5%肺动脉表现基本正常。结论:诱发性肺鳞癌与人肺鳞癌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肌肉骨骼穿刺活检操作技术,评价其在肌肉骨骼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102例CT引导下肌肉骨骼穿刺活检病例均行2-3点取材,肌肉软组织穿刺活检45例,骨骼穿刺活检例57例、其中骨骼并软组织穿刺活检40例.所有病例有手术、切开活检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02例肌肉骨骼病变的穿刺活检总正确率为83.3%(85/102).软组织、骨骼病变穿刺活检正确率分别为95.6%(43/45)、71.9%(41/57), 其中骨骼并软组织穿刺活检正确率95.0%(38/40),软组织与骨骼病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病灶(直径>3 cm)组、小病灶(直径≤3 cm)组穿刺活检正确率分别为88.7%(55/62)、75.0%(30/4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肌肉骨骼活检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大病灶诊断准确率优于小病灶,多点及多种成分取材能提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间孔的影像定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人头颅磁共振成像的室间孔进行观察,了解其位置、形态及大小;同时与脑积水及室间孔区域肿瘤患者的室间孔进行比较。结果室间孔位于大脑内侧、丘脑前端和穹窿之间,平均横径为2.8mm,纵径为2.1mm,双侧室间孔与第三脑室间形成一“Y”形结构。脑积水患者室间孔形态及大小变化非常明显,有时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融为一体,形成“兔头征”。室间孔区域肿瘤患者室间孔因肿瘤位置和大小的不同而表现不一。结论室间孔在颅内的位置相对恒定,其位置、大小和形态的改变是颅内病变的重要征象;手术前应根据个体化的原则测量其大小及位置以决定手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有关文献统计大多数恶性胆道狭窄的患者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 ,因而我们对 7例恶性胆道狭窄的患者行外科姑息性手术 ,并于术中留置T管或PTCD引流管 ,术后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 ,配合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1,2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7例恶性胆道狭窄的患者 ,男 6例 ,女 1例。年龄 40~ 70岁 ,平均 5 9.2岁。阻塞部位 :胆总管 4例 ,肝管 3例。肿瘤部位 :胰头癌 2例 ,肝癌 1例 ,肝转移癌 1例 ,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总管 1例 ,胆管癌 2例。狭窄病变长 2 .0~ 7.0cm(图 2 ) ,平均 4.4c…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疗效。方法:将340例中晚期肝癌分成三组:非利多卡因组56例(未加利多卡因),单纯利多卡因组120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乳化剂利多卡因组164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碘化油乳化液),以Seldinger技术选择插管至肝动脉进行化疗栓塞,然后根据术中和术后止痛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利多卡因组、单纯利多卡因组乳化利多卡因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7.5%和88.4%,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 有效,且乳化利多卡因组止痛疗效优于单纯利多卡因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当归对兔VX2肝癌放疗(RT)联合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和预防组(n=30)。模型组:兔VX2肝癌种植2周后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注入平阳霉素1 mg+碘油0.2 ml, 1周后单次行左肝照射20 Gy;预防组:荷VX2肝癌兔在行RT联合TACE(剂量同模型组)术时经耳静脉注射当归注射液,根据当归注射液量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小剂量组(4 ml/kg)、中剂量组(6 ml/kg)和大剂量组(8 ml/kg),每周2次,共4周;对照组:不进行VX2肝癌种植,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 ml。于RT联合TACE术后第6周末检测HA、LN、PCⅢ和CIV,并进行肝组织HE、VG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模型组的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主要处于肝纤维化Ⅱ期和Ⅲ期,预防组的肝纤维化分期主要处于肝纤维化Ⅰ期,各组之间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分期与当归治疗相关(r=0.7631,P<0.01);模型组血清HA、LN、PCⅢ和CI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肝组织TGF-β1表达增强,预防组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不同剂量当归预防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r=0.4427,P<0.01)。结论 当归对兔VX2肝癌RT联合TACE术后肝纤维化有预防作用,TGF-β1参与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临床处理较为棘手.2004年至2007年我们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方法(TACE)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少数反复中小量咯血和来势凶猛的大咯血 ,经保守治疗无效 ,临床上称其为难治性咯血。我院从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 ,对 11例难治性咯血患者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并栓塞或栓塞加灌注化疗止血共 15次 ,临床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1例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40~ 76岁。出血量≤ 30 0 ml/2 4h 7例 ,>30 0 m l/2 4h 4例。肺癌 5例 ,肺癌放疗术后 2例 ,肺癌手术切除后 1例 ,胸腺瘤手术切除后 1例 ,动静脉瘘 1例 ,支气管扩张 1例。所有病例均经胸片、CT、支纤镜和病理证实且内科保守治疗无效。1 .2  支气管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的低频振幅算法(ALFF)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40例ESRD患者(男23例,女17例)及年龄、性别和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0例正常对照(HC)(男23例,女17例),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被试的认知功能并采集rs-fMRI数据。图像预处理后比较组间ALFF值的差异;提取ESRD组差异脑区的平均ALFF值与临床资料及神经认知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SRD患者存在多维度认知功能损害(P<0.01)。与HC相比,ESRD患者双侧楔前叶、左中央后回及左颞极:颞上回ALFF值显著降低,双侧小脑8区ALFF值显著升高(P<0.05,FWE校正)。双侧楔前叶平均ALFF值与红细胞(r=0.477,P=0.002;r=0.508,P=0.009)、血红蛋白(r=0.516,P<0.001;r=0.469,P=0.002)及红细胞比容(r=0.557,P<0.001;r=0.471,P=0.002)水平呈正相关。控制本实验涉及的所有临床变量后,发现右小脑8区与TMTA(r=0.597,P=0.003)及TMTB(r=0.555,P=0.007)呈正相关;左中央后回与FDST呈正相关(r=0.552,P=0.008)。结论ESR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受损;ESRD患者存在双侧楔前叶、左中央后回及左颞极:颞上回等参与认知活动脑区的自发脑活动受损;贫血可能影响ESRD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病,病因不明,多发生于儿童。病变可单独累及皮肤或骨骼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笔者回顾性分析1例中枢、消化、皮肤等多系统受累的成人LCH患者的诊治过程,对其各系统影像学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