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169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CRξ链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TCRξ链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1型6例,M2型15例,M3型10例)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ξ链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α计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TCRξ链表达差异倍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TCRξ链表达特点可以分为表达缺失(16%)、表达下降(26%)和表达上升(58%)三种情况。而三种不同亚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之间的TCRξ链表达模式相似。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关定量分析TCRξ链表达水平技术,并首先报道了急性髓细胞性自血病病人TCRξ链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
端粒酶基因反义核酸下调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He DM  Zhang H 《癌症》2002,21(10):1070-1074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23种信号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jTRECs)的存在情况,从而了解胸腺近期输出各TCR Vβ亚家族naive T细胞的功能。方法利用半巢式PCR分别扩增10例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中的23种Vβ~Dβ1 sjTRECs,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TCR Vβ亚家族sjTRECs在大部分正常人和部分B-ALL患者中均可检测到,与正常人比较,B-ALL病人的Vβ24~Dβ1 sjTRECs出现频率比正常人高,且有统计学意义(80%:30%,P=0.0285),另有18个家族的Vβ~Dβ1 sjTRECs比正常人低,其中在Vβ1(30%,P=0.0285)、Vβ12(20%,P=0.0285)、Vβ13(40%,P=0.0043)、Vβ15(20%,P=0.0022)和Vβ18(20%,P=0.0089)5个亚家族sjTRECs出现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L病人胸腺输出大多数Vβ亚家族naive T细胞功能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4.
实时定量PCR分析B-ALL病人TCRζ链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T细胞信号传导分子TCRζ链基因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检测15例初发B-ALL、5例完全缓解期(CR)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ζ链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分别计算B-ALL初发患者、CR期患者与正常人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等.结果:根据相对定量公式分析显示:与正常人相比,B-ALL初发患者外周血TCRζ链表达存在3种情况,即不表达(20%)、表达下降(53%)和表达上升(27%).TCRζ链表达水平在所有初发B-ALL病人均低于CR期病人.结论:本研究首先报道B-ALL病人中TCRRζ链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TCRζ链基因表达水平以降低为主,可能与T细胞免疫缺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5.
Bcl-2反义肽核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结构的反义药物对HL6 0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细胞形态观察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并比较反义肽核酸和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HL6 0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靶向bcl mRNA蛋白编码区的反义肽核酸能有效地抑制HL6 0细胞的生长、下调bcl 2蛋白的水平及诱导细胞凋亡。 10μmol/L同样靶点的反义肽核酸和反义寡核苷酸作用HL6 0细胞 72小时 ,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 17.8± 1.5 3 ,13.17± 1.12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反义Bcl 肽核酸能诱导HL6 0细胞的调亡 ,比反义寡核苷酸有更好的反义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反应(PCR-ELISA)方法检测ATRA处理HL-60细胞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用碘化丙锭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1μmol/L ATRA作用HL-60细胞24、48、72h,hTERT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61.87±4.36、37.47±2.85、33.45±2.3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μmol/L ATRA作用48h后,HL-6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即出现下降,作用72h,端粒酶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结论 在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ATRA能抑制HL60细胞的hTERT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27.
黄欣  李扬秋 《癌症进展》2009,7(5):506-509,494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ell lymphoma/leukemia,BCL)家族蛋白在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BCL11基因是BCL家族的新成员,包括BCL11A和BCL11B基因,近年已初步认识其结构和功能特点。不仅与淋巴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和生存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也与淋巴细胞恶性转化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BCL11基因特点、功能及其与淋巴细胞肿瘤等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人类染色体17p13.3位点新克隆的基因HC56,HC71和HC90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同位素标记的、以βM2基因作为内参的半定量RT—PcR法,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和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Hc56,Hc70和HC90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系白血病病人的HC90基因和T淋巴系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HC90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HC7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HC56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间未见显差异。结论:在人类白血病有HC70和HC90的基因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肾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定向分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利用二步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细胞来源为自然流产胎儿,供者知情同意。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③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分化犤以脂肪诱导分化液(DMEM/F12 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 1μmol/L地塞米松 5u/mL胰岛素 200μmol/L消炎痛)进行培养犦、成骨细胞分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μmol/L维生素C进行培养)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肾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间充质样干细胞:①P6代细胞有79.1%的细胞处于静止期/DNA合成前期。②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③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④在向成骨分化的诱导液中培养后,间充质样干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出现钙结节;在脂肪诱导分化液内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胎肾中含有间充质样干细胞,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种子细胞的来源之一,但目前存在较难分离纯化,细胞产量不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结果表明,移植前患者的bcr-ablmRNA水平较高,中位数为29.303%;移植后1个月时检测bcr-abl mRNA水平较移植前大幅度降低,中位数为0;移植后1年内,连续多次检测bcr-abl mRNA水平,变化模式不一致,但6个月后的总体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移植1年以上的受者绝大多数bcr-abl mRNA检测不到,或偶可检测到,但水平极低(0.007%、0.004%和0.021%),所检测受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像均正常;同期骨髓与外周血bcr-abl水平无明显差异,且变化趋势一致。结论:CML患者移植后早期bcr-abl水平变化起伏较大,连续动态检测可明确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移植效果、指导临床治疗,但6个月前检测到bcr-abl存在并不提示疾病复发;检测外周血bcr-abl或许更适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