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使其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方法对62例胸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及CT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如是否发生骨折、骨折部位等,对不同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由表一可知。62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平片单发肋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及小面积肺挫裂伤检出率显著低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骨折检出率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胸部外伤,能够有效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发生,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使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昭才  李炳灿 《华夏医学》2007,20(6):1356-135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其症状及体征,目前CT及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57例行CT或MRI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CT,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患者,男37例,女20例;年龄17~60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小腿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表现。1.2方法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CT型号:GE公司LiPt-speet16螺旋CT,软组织窗宽:200~400HU,窗位:30~50HU;骨窗窗宽:1200~2000HU,骨窗窗位:300~60…  相似文献   
103.
龙腾河  罗玉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79-258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结核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CT图像特点。方法: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女性生殖器官结核患者均经碘油输卵管子宫造影DR、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子宫腔变形3例,单发囊肿8例,混合性肿块18例,实质性肿块6例。结论:CT能很清楚地显示女性生殖器官结核灶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情况,展示子宫腔的形态改变,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时间与梗死面积大小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常规头颅CT扫描,根据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大小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型并进行相应CT检查时间对照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382个病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12.57%,6小时内为28.27%;其中脑梗死面积≥3cm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8.81%,6小时内CT检查率为79.10%;面积1cm-3cm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14.42%,6小时内为34.62%,面积≤1cm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32%,6小时内为9%。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按临床表现轻重分组统计:重型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6.62%,6小时内为64.79%,中型组3小时内CT检查率为15.56%,6小时内为35.87%,轻型组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62%;6小时内为13.24%。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病灶≤1cm组病例中6小时内得以CT检查者,其病灶多位于脑干及基底节区。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在6小时内较低,其影响因素有病灶范围,症状体征轻重及病变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征象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总结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病灶部位及形态:右下叶2例,右上叶2例,右中叶1例,左下肺1例;2例呈类圆形,4例呈不规则形.病灶边缘及周围情况:2例边缘光滑,肺瘤界面清晰,并具有分叶征;4例边缘毛糙,肺瘤界面模糊,伴棘状突起,呈锯齿状改变.3例病灶周围伴有多发类圆形卫星状小空泡征.4例病灶紧贴胸壁,对胸壁无明显侵犯,未发现明显胸膜凹陷征及血管聚集征.病灶密度:呈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无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其中2例伴有条索状钙化影.结论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囊实性肿块伴有卫星状小空泡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不同股骨颈前倾角测量方法,寻找适合临床应用的股骨颈前倾角测量方法。 方法:以 “股骨颈前倾角,影像学,测量,临床应用” 为中文关键词,“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imaging, measure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6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股骨颈前倾角测量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髋关节疾病的治疗需要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角度及股骨颈与髋臼各径线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解剖法、X射线测量法、CT二维及三维测量法。X射线测量法与CT二维测量法仅能观察和测量一个方向或一个平面的股骨颈前倾角,对其他方向的角度难以测量;CT三维测量法可多方向测量多个角度,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多方向角度,同时可测量髋臼的各径线,以供手术应用。 结论:多种股骨颈前倾角角度测量方法可应用于临床,目前以CT三维测量法最广泛。 关键词: 股骨颈前倾角;影像学;测量;临床应用;数字化图像与影像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11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脊柱外伤18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86例患者中.男127例,女59例;年龄:14—70岁,平均38岁。颈椎外伤10例,胸椎外伤21例!胸腰段外伤102例,腰椎外伤53例。直用GELightspeed 16 CT机,Advantage Workstation AW4.2工作站,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胃后壁穿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胃后壁穿孔的GE Light speed 16 CT资料。结果17例胃后壁穿孔的CT表现为:小网膜囊积气13例,积液17例,剑突下隐窝积气4例;其中12例可见右肝上间隙积液,5例胰腺发现假性囊肿形成,2例示肝肾隐窝积液,3例回盲后隐窝积液,4例大、小网膜浸润增厚,16例肠管胀气积液。小网膜囊积气、积液是急性胃肠后壁穿孔的GE Light speed 16 CT表现中最常见征象。结论MSCT可以诊断急性胃肠后壁穿孔。  相似文献   
109.
7例胆固醇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怀有  伍国伟 《广西医学》2007,29(5):755-756
胆固醇肺炎亦称内源性脂质性肺炎,是肺部一种少见疾病.笔者回顾性分析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初步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中,男6例,女1例;1例8岁,1例35岁,其余5例56~63岁.临床表现:咳嗽7例,胸痛6例,痰血6例,发热3例,1例有误服农药史.临床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容易反复.6例胸片检查,4例有胸部CT检查,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例行支气管造影.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1例.术前X线及CT诊断:肺癌3例,肿块1例,肺炎3例.7例均行肺叶切除,病理证实为胆固醇肺炎.  相似文献   
110.
肺动静脉畸形(PAVM)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异常病变.笔者报告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及(或)临床证实的PAVM 2例,结合文献讨论MSCTA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