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功能磁共振研究参与正常人空间记忆广度任务的脑功能区和特点。方法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一项空间记忆广度任务作业的同时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实验任务与对照任务交替进行,数据采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当统计阈值设定为P(0.0001时,被试者的双侧Brodmann区(Brodmann area,BA)6区(额中下回)、右BA9区(额中下回)、左额下回BA47区、双侧顶叶BA7区(楔前叶、顶上小叶)、双侧顶叶BA40区(缘上回),右枕叶BA18、19区、右海马回BA30区、左枕颞交界处BA37区、双侧顶叶中央后回BA3区、左顶叶中央后回BA2区、右中央前回BA4区及左中脑黑质、右小脑均有激活,以顶叶的激活最为显著,其次为额叶、枕叶,其中额叶的BA9区和枕叶的BA18、19区及海马回、小脑的激活有极其明显的右侧半球优势;当统计阈值设定为P(0.001时,脑激活区增加了右前扣带回BA25区,右侧额下回BA47区、左额叶BA9区,左侧枕叶BA17、18、19区及右屏状核,左丘脑侧后核。结论与空间记忆广度有关的主要脑区有BA9、6、7、40、19区和海马回、小脑。它们在进行短时空间记忆任务时所起的作用不同。通过fMRI的研究,揭示了大脑进行空间信息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HS)与同侧前颞叶 MRI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或病理诊断为难治性颞叶癫痫 HS的34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25例行手术治疗。34例中女15例,男19例,平均年龄(22.4±8.2)岁。观察海马及同侧前颞叶 MRI征象,根据海马及前颞叶 MRI 征象将34例分为同侧前颞叶正常组与前颞叶异常组,后者再分为同时出现灰白质分界模糊和颞叶萎缩组与仅出现一种征象组两亚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34例中,22例(64.7%)出现 HS及同侧前颞叶异常,12例同侧颞叶正常。前颞叶异常组首次癫痫发作年龄低于前颞叶正常组(t=-3.438,P=0.002),病程时间比前颞叶正常组长(t=2.453,P=0.020)。前颞叶同时出现灰白质分界模糊和颞叶萎缩组与仅存在一种征象组间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颞叶癫痫伴有前颞叶异常的颞叶癫痫多数首次发病年龄小,病程长,MRI特征与临床病情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对于手术侧别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生乳头状汗腺瘤的ELST的临床资料,重新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均为男性,以进展性耳聋,外耳道流血或流脓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提示颞骨岩部囊实性占位并周围骨质破坏。病理形态特征:肿瘤呈弥漫囊性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高柱状上皮细胞,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部分区域乳头间纤维间质中见腺体结构并囊性扩张,腺腔内可见均质红染的胶样物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化结果示2例病变肿瘤细胞均表达CK、EMA、CK7、CK19、NSE、CD56和vimentin;其中1例S-100阳性;而GFAP、TTF-1、CEA、TG、Galectin-3、CD10、Syn及Cg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ELST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需结合患者特殊发病部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9例肿瘤均发生于脊髓圆锥、马尾终丝区,典型病理形态为立方形或梭形肿瘤细胞,以乳头放射状结构排列在血管黏液样间质轴心周围,大量黏液聚集在血管和瘤细胞之间或微囊内,伴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像少见或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vimentin及S-100阳性,细胞角蛋白(CK)及上皮膜抗原(EMA)阴性。病人均手术全切,术后辅助放疗2例。6例随访17个月~5年,MRI复查仅1例复发。结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特征性发病部位、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肿瘤全切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数字记忆广度与数字工作记忆的脑区激活特点与差异。方法利用Siemens 1.5T MR机对12名右利手志愿者进行7位数数字记忆广度与2位数数字工作记忆实验,实验采用组块设计,2组任务均设相应对照任务,将记忆任务与对照任务比较,数据采用SPM99软件进行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进行2组任务时,志愿者额叶的Brodmann6区、9区和47区,顶叶的7区和40区,扣带回,海马结构,纹状体以及小脑均有激活。进行数字记忆广度测试时,双侧枕叶Brodmann18区、19区的激活尤其显著,无明显的半球优势,双侧颞叶Brodmann37区也有激活,而进行数字工作记忆时,则在额叶的激活最为显著,额叶和顶叶的激活都表现为左侧半球优势。结论脑区在进行不同要求的短时数字记忆任务时所参与的阶段和所起的作用不同,通过fMRI的研究对推断大脑进行数字信息的处理过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6.
1病历摘要 男,37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肌肉萎缩4年余,大小便费力2年入院。外院曾诊断为“周围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痛觉减退,肌力3~4级,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脊髓MRI检查示:病变上界为T11,下界为S3下缘,T1WI及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图1)。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同级别颅内HPC的MRI征象。结果:9例患者中,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侧脑室内。WHOⅡ级HPC 5例,呈类圆形,边界清,瘤周水肿不明显,无相邻骨质破坏,2例与硬脑膜以窄基底相连,2例见"脑膜尾征";WHOⅢ级间变型HPC 4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明显,有囊变、坏死,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2例相邻骨质破坏。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DWI图像呈略高信号,内部囊变坏死呈长T1长T2信号,DWI图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瘤周或瘤内见流空血管影。结论:术前磁共振检查可为颅内HPC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致癫痫性颞叶内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为致癫痫性颞叶内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对比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位置、直径、信号等MRI表现。结果 28例中,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21例(21/28,75.00%),胶质瘤5例(5/28,17.86%),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例(2/28,7.14%)。23例肿瘤位于杏仁核-海马区,5例位于颞叶内侧其他区域。与胶质瘤相比,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直径多<2cm(χ2=6.62,P=0.034),且瘤周水肿不明显(χ2=6.62,P=0.034)。28例中,18例发生囊变,9例发生钙化,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间囊变的发生率、囊变特点及钙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15例合并FCD,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较其他病理类型更易并发FCD(χ2=5.791,P=0.029)。结论致癫痫性颞叶内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49.
郑兰  曹惠霞  韩立新   《放射学实践》2012,27(6):685-686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突发头痛,伴呕吐4天入院.外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脑内占位性病变.本院头颅MRI:平扫于左额颞部见一大小约40 mm×3l mm×39 mm类椭圆形占位,边界清晰,似有包膜,T1 FLAIR以不均匀等信号为主,内部混杂小片状高信号,T2 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内见片状高信号及极低信号,T2 FLAIR见病灶周围片状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出血坏死区不强化,包膜呈明显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50.
曹惠霞  吴迪  王俊  余浩杰  崔静  韩立新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85-1188
目的:比较三维增强FLASH序列和2D TOF序列MR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1例中健康志愿者6例(正常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5例(病变组),均同时行3D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MRV扫描,病变组5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脑内主要静脉(14支)的显示情况分为3级:满意显示,一般显示和未显示.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脑内静脉和静脉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组中三维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对所观察的14支脑静脉的满意显示率、一般显示率和未显示率分别为88.10%,5.95%,5.95%和30.95%,53.57%,15.48%.三维增强FLASH未显示结构主要为下矢状窦.病变组5例中DSA共发现12处血管病变,三维增强FLASH显示优于2D TOF 10处,两者相仿2处.结论:三维增强FLASH对脑静脉系统的显示优于2D TOF序列,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脑内静脉结构的图像,对诊断脑静脉内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