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 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 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 s/mm2时ADC值最大;b=0、100、500、800 s/mm2时ADC值最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 s/mm2时可重复性最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最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42.
目前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1-3]。 剂量面积乘积(DAP)作为透视检查的剂量监测量可用来评估有效剂量[4]。当前新的X射线成像系统都装配有DAP测量仪,可以实现患者剂量的实时监测。我国近10年来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迅速上升,同时复杂病变的处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引起的相关健康风险关注不够,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介入放射实践项目的放射防护规定,典型操作的辐射剂量不甚明了,对于不同复杂程度操作的辐射剂量尤其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和不同复杂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并与国外研究作横向比较,提出减低辐射剂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运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测量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耳蜗形态,探讨其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有无内耳畸形进行分组;对患者术前颞骨CT进行MPR,在标准方位图像下分别测量耳蜗长径A、宽径B及底转角度7,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及对不同组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测量参数值在测量者自身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内耳正常组男性耳蜗长径A[(8.79士0.34)mm]及宽径B[(6.58士0.28)mm]均大于女性耳蜗长径A[(8.534士0.47)mm]和宽径B[(6.22±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底转角度7无性别差异(P〉0.05);耳蜗长径A及宽径B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P〉O.05),但底转角度7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减小趋势(r=-0.25,P〈0.05);内耳畸形组患者耳蜗宽径B较耳蜗正常组小(P〈0.01),但两组的耳蜗长径A及底转角度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术前应用HRCTMPR技术测量耳蜗形态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指导手术及为设计个性化电极提供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以四氯化碳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1H-MRS检查,获得肝脏主要含氢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包括脂质(lipid)、胆碱(Cho)、糖原/葡萄糖复合物(Glyu),同时计算代谢物与脂质的波峰下面积比值(Cho/lipid、Glyu/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1H-MRS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透射电镜下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ho、Glyu和lipid在轻中度纤维化组降低,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升高;Cho/lipid和Glyu/lipid随肝纤维化的加重而升高.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与另两组Cho/lipi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在纤维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在轻中度纤维化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时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外纤维基质沉积并重.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细胞损伤引起代谢物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阻碍代谢物排出,1H-MRS变化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综合反映.Cho/lipid是检测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MR FLAIR序列成像中常春藤征对成人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烟雾病患者的MR FLAIR图像,对常春藤征的分布及程度进行评分并统计.结果 烟雾病患者MR FLAIR图像显示28侧(66.67%)大脑半球可见常春藤征,表现为沿柔脑膜点状或线状高信号,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顶叶,其表现程度与病程有关.结论 常春藤征在烟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认识常春藤征有利于患者病情进展的追踪及治疗后疗效复查.  相似文献   
46.
3.0T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3.0T MR表观弥散系数(ADC)检测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细胞癌(HCC)变化的价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检测HCC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病理改变的价值.方法 40例HCC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接受3.0T MR DWI检查,b值为600 s/mm2,测量、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ADC值.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坏死区ADC值明显降低,2个月、6个月时射频消融中心坏死区ADC值高于治疗后3~7天;3~7天与2个月、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个月与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时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鉴别射频消融治疗HCC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47.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血管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图像质量能否满足诊断要求以及图像重组的可行性.结果 32例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能够进行三维重组,重组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血管解剖.MPR、VR重建图像直观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空间关系,MinIP及气管V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气道形态及发育状况,图像融合技术可直观显示血管环与气管、食管的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与气管、食管间的毗邻关系,是检查血管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鼻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鼻内镜下切除该肿瘤的方法.方法 2001-2008年对7例鼻颅底软骨肉瘤患者采用以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为主的方式治疗,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8~47岁,中位年龄31岁.临床症状包括:鼻塞、鼻出血、流涕、头痛、复视、眼球外展障碍、视物模糊乃至失明.手术方法是先找出肿瘤与正常组织附着部,根据肿瘤边界较为清晰、肿瘤与正常软组织或骨质存在质地差异等特点,用剥离的方法,将肿瘤切除.肉眼残留肿瘤以电钻等方式予以清理.结果 7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4~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5例无复发,2例带瘤存活.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颅底软骨肉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water suppression and auto-shimming line width for liver 3.0 T 1H-MRS.Methods Fifty-seven cases with liver 1H-MR spectroscopy(1H-MR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including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n=5), fatty liver (n=14),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combining fatty liver (n=3) and normal situation (n=35).Independent t test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condition (height, weight, body mass index etc.) between different water suppression effect groups and between different shimming effect groups.Using Chi-square test to analyze whether water suppression rate and auto-shimming line width between fatty liver groups and non-fatty liver exi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Results By comparing WS ≥90% (n=47)group with WS < 90% (n=10) group, the former showed smaller average height[(164.7±8.0) and (170.5±3.7) cm respectively], weight[(61.8±10.4) and (73.4±5.4) kg respectively], BMI [(22.7±3.2) and (25.2±1.3)kg/m2 respectively]and LW[(17.7±3.7)and(24.6±6.3) Hz respectively]than the latter (t=-3.488,-3.415,-4.002 and-3.327, P < 0.05).By comparing LW 20 Hz (n=41) group with LW 20 Hz (n=16) group, the former showed better water suppression rate [(93.0±2.7)% and (86.1±8.5)% respectively]than the latter(t=3.213,P <0.05), whereas larger weight[(62.2±11.6) and (68.1±6.1)kg respectively]and BMI[(22.8±3.4) and (24.2±1.9)kg/m2 respectively](t=-2.516,-2.024,P <0.05).LW≤20 Hz in the fatty liver and non-fatty liver group was 7/17 and 34/40, respectively (X2=11.347, P < 0.05).WS < 90% in the fatty liver and non-fatty liver group was 10/17 and 0/44, respectively (X2=28.536, P < 0.05) .Conclusion Hepatic steatosis exerts an adverse effect in water suppression and shimming.  相似文献   
50.
在体肝脏3.0T1H-MR波谱匀场及抑水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受检者的自身因素对在体肝脏1H-MRS自动预扫描中匀场和抑水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行肝脏1H-MRS检查受检者资料,其中正常受检者35名、慢性乙型肝炎5例、脂肪肝14例、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3例.把受检者按是否抑水率(WS)≥90%及是否匀场线宽(LW)20 Hz分别分为2组,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如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达到较好的LW和WS效果的比率.结果 抑水较好组47例和抑水不好组10例比较,平均身高[分别为(164.7±8.0)和(170.5±3.7)cm]、体重[分别为(61.8±10.4)和(73.4±5.4)kg]、BMI[分别为(22.7±3.2)和(25.2±1.3)kg/m2]及LW[分别为(17.7±3.7)和(24.6±6.3)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8、-3.415、-4.002和-3.327,P值均<0.05).匀场较好组41例和匀场不好组16例比较,体重[分别为(62.2±11.6)和(68.1±6.1)kg],BMI[分别为(22.8±3.4)和(24.2±1.9)kg/m2],WS[分别为(93.0±2.7)%和(86.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6、-2.024和3.213,P值均<0.05).脂肪肝组17例中,7例自动匀场LW≤20 Hz,无脂肪肝组40例中,34例自动匀场LW≤20 Hz,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47,P<0.05).脂肪肝组17例中,WS<90%者7例,无脂肪肝组40例中,无WS<90%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36,P<0.05).结论 肝脏的脂质沉积对1H-MRS匀场及抑水存在负性影响,体重及BMI大的受检者达到良好的匀场和抑水效果预期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