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CT在孤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CT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1 例孤立肺结节,分析其 CT征象。结果 男83例,女28例,年龄27~87岁,平均59岁。111例中肺癌80例(鳞癌25例,腺癌4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 5 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细胞癌7例),直肠腺癌肺转移1例。病灶直径1.5~4 cm,平均(3.10±0.77)cm;良性病变共 30 例,其中肺结核8例,错构瘤6例,隐球菌感染2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4 例,炎性肉芽肿 2 例,脓肿 1 例,球形肺不张1例;病灶直径0.8~4 cm,平均(2.47±0.94)cm。结论 CT是孤立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12月共3011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MDCT共检出心肌桥174例,检出率为5.8%.其中168例(96.6%)为单发心肌桥,6例(3.4%)为多发心肌桥.前降支最多见,为167例(96.0%).心肌桥长5~120 mm,平均长度30.5 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3~2.8 mm,平均厚度2.3 mm.单存表现为心肌桥79例(45.4%),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95例(54.6%).结论 MDCT是一种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无创性方法,可直接测量心肌桥长度、壁冠状动脉深度,同时能检出合并其他的冠脉和心脏病变,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大气道原发性弥漫性淀粉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大气道淀粉样变性患者,对多层螺旋CT上病灶的分布、形态,气管支气管壁的厚度、密度及管腔的形态等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呈连续性,其中1例累及喉及气管,1例累及气管至第1级支气管,1例累及气管至第3级支气管,2例累及气管至第4级支气管,2例累及气管至第5级支气管.大气道表现为软骨环下的管壁围管性增厚,气道厚度为3.2~5.9 mm,中位数为5.5 mm.气道内膜面凹凸不平5例,2例尚光滑.6例气道壁有钙化,且支气管钙化程度较气管明显,钙化呈点状、片状及环状.7例气道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仅1例气道有闭塞.结论:大气道原发性弥漫性淀粉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气管及大支气管的连续性围管性管壁增厚,内膜面多凹凸不平,管壁可合并钙化,支气管钙化较气管明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患者免疫状态与肺部CT征象和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P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有基础疾病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单发病灶和结节/肿块型在无基础病PC组中更常见(P值分别为0.001和0.016)。"支气管充气征"、"晕征"、"空洞"是最常见的PC影像征象,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66%,54%,26%。13例出现空洞的病例中,8例空洞壁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空洞合并有"支气管充气征",其中有6例其空洞与支气管相通。不同免疫状态的PC患者中,其CT征象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机体免疫受损程度的增加,肺隐球菌感染病灶越弥散。"支气管充气征"、"晕征"、"空洞"是肺隐球菌病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大气道黏液表皮样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12年间经手术或支纤镜病理证实的9例气管、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对病灶的多层螺旋CT特征进行评价.结果 位于气管、主支气管的瘤灶3例,最大径< 20 mm,表现为息肉样软组织密度影向管腔内突出,无阻塞性改变.位于中间段支气管、叶或段支气管的瘤灶6例,均表现为球形病灶,最大径20~68 mm;阻塞性肺不张1例,阻塞性肺炎6例.所有瘤灶均表现为表面光滑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54±16) HU,增强后均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前后差值为(64±14) HU.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结论 大气道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中青年,多位于主支气管以下的大气道,瘤灶强化明显,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相似文献   
26.
目的统计和分析大宗病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探讨降低严重并发症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50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重点分析3025例肺部穿刺病例中轻度和中、重度并发症的特点。结果4150例中,发生并发症720例(17.35%):其中轻度628例(15.13%),中度65例(1.57%),重度27例(0.65%)。3025例肺部穿刺的病例中,发生并发症669例(22.12%);其中轻度579例(19.14%),中度63例(2.08%),重度27例(O.89%)。肺外脏器穿刺的1125例中,发生并发症51例(4.53%);其中轻度49例(4.36%),中度2例(0.18%)。669例肺部并发症中,单纯气胸、咯血和肺内出血分别占65.32%(437/669)、20.03%(134/669)和9.42%(63/669)。气胸、咯血和肺内出血(包括气胸合并咯血)占肺内总并发症的97.31%(651/669)。发生空气栓塞1例,死亡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中重度气胸的主要相关因素:病灶周围血管增多、增粗,穿刺时损伤周围血管和病变内见空气支气管征是严重咯血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诊断方法,仔细操作、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
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1 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在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PD患者31例(PD组)及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对大脑一侧豆状核及双侧黑质的脑代谢物进行测定,利用MR仪自带的Sage波谱处理软件及LCModel软件分别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将P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豆状核及黑质的tNAA浓度、黑质的tCr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豆状核及黑质的tCho浓度及tNAA/tCr、tCho/tCr浓度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由MR自带的Sage软件计算的豆状核及黑质的NAA/Cr、Cho/Cr比值,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可以对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其在原发性PD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