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紫杉醇 ,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其毒性。方法 病理明确的 3 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入研究组 ,全组患者既往均行CMF/CAF方案化疗及常规放疗。治疗方法 :紫杉醇 15 0mg/m2 静脉输入 3h ,d1,表阿霉素 5 0mg/m2 静脉输注d1,2 1天重复 ,所有病人至少接受 2周期治疗。结果 经过 2周期化疗 ,完全缓解 3例 ( 7 9% ) ,部分缓解 18例 ( 4 7 4% ) ,14例病人稳定( 3 6 8% ) ,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为主要不良反应 ,毒性相对较弱。结论 紫杉醇和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缓解率高 ,毒性相对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适型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局部晚期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7例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4例予尼妥珠单抗联合IMRT治疗,对照组33例只行IMRT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RR)分别为85.2%和63.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7.1%和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虽然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IMRT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晚期老年食管癌患者的RR和DCR,但未明显提高患者的1、2、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术前希罗达治疗的适宜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05例,根据术前口服希罗达治疗至手术时间的不同分组。A组(0d,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手术且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的胃癌、大肠癌患者;B组(3d组);C组(1周组);D组(2周组);E组(2月组)。术后标本进行TP、CD34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其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术前口服希罗达治疗各组TP表达阳性率和MVD均较对照组降低,TP表达阳性率和MVD在D组降低最显著,分别为40.9%和(25.6±5.7),而在A、B、C、E组分别为80%,(50.5±4.0);71.4%,(45.3±5.1);60.9%,(35.0±3.0);42.9%,(23.1±6.6),AB组间及D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希罗达术前化疗能使TP活性降低,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肿瘤组织中TP表达呈进行性减少,2周达到最低水平,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也发挥至最大,服药适宜时间为2周。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Stim1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顺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50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Stim1的表达。通过用高浓度的顺铂处理人骨肉瘤细胞系U-2 OS来建立耐药性骨肉瘤细胞(U-2 OS/DDP细胞)。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中Stim1、ATF4、CHOP和GRP78的表达。通过转染人Stim1-siRNA或过表达Stim1的pCDNA3-HA质粒来下调或上调骨肉瘤细胞中Stim1的表达,并检测了细胞的钙离子内流情况。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Annexin V-FITC/PI双重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tim1的阳性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TNM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Stim1阳性患者中,74.19%(23例)为TNMⅢ期,87.10%(27例)发生远处转移。而Stim1阴性患者中,26.31%(5例)为TNMⅢ期,26.31%(5例)发生远处转移。顺铂耐药的骨肉瘤U-2 OS/DDP细胞中的Sti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耐药U-2 OS细胞(P<0.05)。下调Stim1表达明显减少了U-2 OS/DDP细胞中的钙离子内流(P<0.05);下调Stim1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并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此外,下调Stim1进一步提高了内质网应激分子标志物ATF4、CHOP和GRP78的表达(P<0.05)。相反,上调Stim1的表达则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结论:Stim1在骨肉瘤患者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有关。Stim1的高表达可增加骨肉瘤细胞的顺铂耐药性。下调Stim1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并促进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来降低骨肉瘤细胞的顺铂耐药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7%(49/60例),其中高表达者26例(43.3%);PGP的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GP表达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受体状况是影响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P〈0.05),同时也显示PGP表达和总生存期明显相关,而和无病生存期无关。结论 PGP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PGP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 1,HS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HS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0%(18/62)。HSF1表达与月经状况存在相关(P=0.004),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组织学分级之间均不具相关性。HSF1阴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HSF1阳性表达组(P=0.0057及P=0.0251)。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SF1阳性表达及TNM分期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相关,而HSF1阳性表达及TNM分期最终未进入Cox回归模型。结论:HSF1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HSF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缩短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诱导治疗早期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价值。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华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的16家医院治疗的1 164例初诊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诱导治疗第15天 MRD 水平分为MRD<0.10%组、MRD 0.10%~<10.00%组、MRD≥10.00%组;根据诱导治疗第33天MRD水平分为MRD<0.01%组、MRD 0.01%~<1.00%组、MRD≥1.00%组。分析各组间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差异, 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 164例ALL患儿中男692例、女472例, 诊断年龄4.7(0.5, 17.4)岁, 初诊白细胞计数10.7(0.4, 1 409.0)×109/L, 53例(4.6%)有CNSL, 随访时间47.6(0.5, 68.8)个月。5年总生存率(OS)为(93.1±0.8)%, 无复发生存率(RFS)为(90.3±1....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乙肝病毒再活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携带乙肝病毒并需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2例.化疗后根据乙肝病毒再活化情况,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现乙肝病毒再活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化疗后42.85%的患者出现了乙肝病毒再活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共有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患淋巴瘤(OR=1.5,95%CI 1.2-33.3)、乳腺癌(0R=1.9,95%CI 1.2-50.0)、使用蒽环类药物(OR=1.6,95% CI1.4-6.7)为引起肿瘤患者乙肝病毒再活化危险因素.结论 使蒽环类药物、患乳腺癌和淋巴瘤是导致乙肝病毒再活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调查深圳市民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态度和需求。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结果:按整群抽样共调查市民281人。64.40%的人对临终关怀服务有所了解,83.63%的人认为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结论:多数市民赞成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表明临终关怀是受市民支持的;在深圳市开展临终关怀事业,其基本模式有两种:即建立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和开设临终关怀家庭病床;刚刚兴起的临终关怀服务可能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