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陆重元 《吉林医学》2010,31(32):5731-5733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在经皮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实际效果。方法:根据临床、CT等资料,在X线机监视下,对56例巨块型肝癌用无水乙醇和同等剂量的碘油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完全性充填栓塞,直至碘油充填影像与CT等影像资料完全符合。结果:56例肝癌经1~3次栓塞治疗后,3~6个月复查CT,肝癌肿块明显缩小49例(87.5%),部分缩小7例(12.5%)。术后检查肝功能大部患者无明显异常,少部分肝功能明显变差持续时间较长。结论:无水乙醇在经皮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是利用高浓度乙醇渗透肿瘤组织使其缺血坏死,明显有效地使肿瘤组织缩小;同时,乙醇比较容易聚集在肿瘤内部弥散分布,且不易向正常组织扩散,使乙醇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重要的是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可充分保证肿瘤滋养血管的彻底阻塞,且可避免无水乙醇反流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2.
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46例胃间质瘤的螺旋CT资料,总结良恶性胃间质瘤的CT表现以及与其他胃部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46例胃间质瘤位于胃底14例,胃体28例,胃窦4例。良性13例,交界性15例,恶性18例。螺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46例,检出率和定位准确率均达100%;诊断准确率80.4%(37/46),判断良恶性准确率为63.0%(29/46)。恶性间质瘤的主要征象为:肿瘤不规则形,边缘不清,直径>5cm,密度不均(坏死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侵犯胃周结构及出现转移灶,其中胃周侵犯及远处转移是恶性间质瘤的特异性征像。结论:螺旋CT检查在胃间质瘤定位、定性、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37例肺部肿中瘤平片漏诊因素的探讨(附37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部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37例脑转移瘤病例肺部平片为阴性而CT为阳性的影像特点及平片漏诊的原因。结果胸部平片漏诊的原因为肺癌位于纵隔后脊柱侧方的肺段24(24/37)例,主支气管或段支气管7例(7/37),胸片观察漏诊5例(5/37)。31例(31/37)肺部病灶的最大直径小于脑内转移的最大直径。结论肺部CT扫描可以有效地检测肺部恶性病灶,提高颅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探讨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从病灶形态学及增强扫描的时间一信号曲线等方面进行诊断,所有结果均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MPd病灶形态特征:非肿块样病变(段样、导管分支样、线样导管样、区域性及弥漫性)21例,肿块样8例,阴性1例;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Ⅰ型11例,Ⅱ型5例,Ⅲ型13例。结论:根据MRI形态学特征及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可以大大提高对DCIS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5.
股骨头缺血坏死(AFHN)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因股骨头缺血导致骨坏死,影响局部或整个髋关节,引起软骨坏死、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功能丧失。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准确描述骨坏死的形态、区域,尤其是对早期AFHN患者,可以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最大限度保存关节功能。1 对象与方法1 1 对 象2 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 0~70岁,平均4 1 5岁。有外伤史者11例,长期服用皮质醇者5例,过量饮酒者2例,不明原因者3例。2 1例患者中,双侧受累者5例。共累及2 6个股骨头。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一般呈钝…  相似文献   
26.
烟雾病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烟雾病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例经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行SCTA,以3.0-4.5ml/s速度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ml,层厚1.0-2.0mm,螺距1.0-1.25,层间距1.0mm,用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CT仿真内镜三维重建图像,SCTA与DSA对照。结果:SCTA显示5例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5例大脑前,中动脉失去正常形态,其远段见扩张的侧支血管影,5例DSA均有烟雾血管,但SCTA仅显示2例。SCTA的MIP法显示病变细节较SSD清晰,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的显示亦优于SSD法;CT仿真内镜可以显示颈内动脉的腔内狭窄变形。结论:SCTA可较准确地显示烟雾病的异常征象,可用于可疑病例的筛查及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27.
杨建忠  严肃  单海荣 《人民军医》2014,(10):1125-1126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该病与分期的重要方法,以往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和后处理功能的发展,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对明确病变性质,判断是否对邻近器官侵犯和远处转移,以及术前评估均有较大帮助[1]。  相似文献   
28.
徐利权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16-3117
肝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典型肝脓肿在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难,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典型肝脓肿有增多趋势,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难度增加。本研究收集近年27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或治疗后证实的肝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相应病理改变对照,以提高对肝脓肿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动态扫描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及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增强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时孤立性肺结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出现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均P<0.05)。结论 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宜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均接受MRI检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诊断膝关节损伤患者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损伤、关节腔积液的检出情况,分析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损伤与关节腔积液的准确率分别为95.24%(40/42)、92.31%(36/39)、97.50%(39/40)、98.51%(66/67),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膝关节半月板、韧带、骨质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诊断膝关节损伤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