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20例。男16例,女4例,2至10岁18例,11、12岁各1例。应用GE8800和PQ1200CT机。15例平扫后做了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均位于小脑蚓部,CT平扫为稍高密度12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3例,稍低密度1例,边界清楚14例,不清楚6例,囊变10例,钙化6例,Ⅳ脑室变形11例,消失3例,幕上脑室扩大积水14例。CT增强后呈均匀轻度强化12例,不均匀3例,柔脑膜转移1例。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6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MRI检查及出生后超声、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例,均经胎儿MRI检查证实,所有孕妇均选择保留胎儿,其中5例足月分娩,1例于35周早产,6例患儿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胆总管囊肿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①腹腔囊性包块;②囊性肿块回声与胃泡不相通,可与胆囊或肝内胆管相通;③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④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肿块周边见肝动脉样血流信号。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改变,产前超声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B超、CT在早产儿颅内出血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和CT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早产儿(男25例,女17例);胎龄(28.0-36.9)周。低体重(≤2100g)4例,高龄产妇(37岁)2例、胎盘老化4例、脐带绕颈2例,双胞胎8例,肺透明膜病(RDS)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例。余18例无明确异常及危险因素。超声均在出生后3~7天内进行,CT在2周内实施。以脑脊液检测和MR结果作为标准。结果42例患儿中,经MR或脑脊液穿刺证实为出血者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例、(IVH)10例、硬膜下血肿(SDH)2例、脑实质出血(IPH,与SAH或IVH同时存在)5例。B超正确诊断18例,漏诊5例,1例假阳性,其中SAH10例、IVH8例,IPH5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75%、94.7%和85.7%。CT正确诊断20例,漏诊4例,没有假阴性病例,其中SAH8例、IVH10例、SDH2例,IPH5例,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83.3%、100%和90.5%。结论床旁超声是监测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少量IVH及SAH的诊断较好。另外,床旁超声和CT对早期的脑室旁白质软化(PVL)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39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仰卧前后位胸片,30例同时摄有仰卧水平侧位片,19例有1次或多次随访X线片,3例作胸部螺旋CT扫描。结果 39例新生儿气胸表现为内侧气胸16例,前部气胸22例,外侧气胸1例,其中伴有纵隔积气9例。结论 由于新生儿多采用卧位摄片,因此其气胸与年长儿、成人的X线表现不同,气体多聚集在胸腔前部和内侧,并常伴有纵隔积气。CT能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15.
联体婴儿均为男性,系弃婴,出生史不详,假设名为A1、A2。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总体重4.8kg。剑突至脐间上腹部连成一体,头、脊柱、四肢外观正常。A1听诊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无传导,心率160次/分;A2听诊正常,心率160次/分。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 患儿,男,4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多家医院超声均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X线胸片提示有左下肺炎,欲行ASD介入治疗时,体检发现有青紫,spO276%,追问病史有2次少量咯血史,但心脏超声未发现肺高压,临床疑诊有肺动静脉瘘给予右室声学造影见左房提前显影,提示存在肺动静脉瘘可能,再行胸部CT造影,发现左下肺动脉明显扩张、扭曲;心导管造影显示左下肺动脉明显扩张、扭曲,并有4根粗大的动静脉瘘,肺静脉迂曲(图1,见封三),经肺动静脉瘘左房提前显影,并见房间隔缺损;右肺血管及分支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占位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9例行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平扫检查。结果肠源性囊肿3例、肠系膜淋巴管瘤2例、大网膜囊肿3例、囊性畸胎瘤3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系膜扭转1例、网膜扭转2例、囊肿出血2例、肠穿孔和右侧胸腔疝各1例。结论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不同类型囊性病变,各具有一定的CT特征。但对于少见类型囊性病变,术前定性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CT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脑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原因很多,维生素K缺乏所致脑内出血是相对少见的一种。鉴于颅内出血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能及早正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4例临床可疑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脑出血的CT诊断结果与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评价CT检查对其诊断的  相似文献   
19.
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诊断(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临床、病理和X线、CT及超声表现。结果:直肠重复畸形1例占8.3%,胃重复畸形1例占8.3%,小肠重复畸形10例占83.4%。7例腹部平片2例表现完全性肠梗阻,3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见肿块影;7例消化道造影中,3例胃、肠道受压,并可见占位征象,1例钡剂灌肠检查回盲部充盈欠佳;1例肠套叠复位后腹腔内仍见包块影;其余2例造影检查阴性。8例BUS中,6例腹腔见囊性包块,1例表现为肠梗阻;1例表现为腹膜炎,腹腔少量积液。4例CT表现为单房囊性肿块,囊内CT值近似于水,囊壁与邻近肠管壁厚相近或稍厚,增强扫描囊壁均匀强化。结论:综合应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正确诊断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儿支气管异物冠状面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冠状面CT扫描特征。方法:22例患者进行冠状面CT扫描,6 例同时加轴扫。所有患者在CT扫描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将CT扫描结果和纤支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冠扫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17例,支气管肿瘤2例,另3例未见异常。纤支镜诊断异物14例,支气管肿瘤2例,痰栓1例,另5例未见明显异常。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冠状面CT表现为支气管腔内高密度影(17/22),异物边缘呈线样异常密度(15/17),纵隔及膈肌“双边征”(21/22)。结论:小儿支气管异物在冠状面CT扫描上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冠状面CT扫描能部分了解小儿大气道梗阻原因,对支气管异物和支气管肿瘤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