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肝脏转移瘤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收集行微创治疗的肝脏转移瘤42例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5例,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7例。结果介入及射频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随访结果,患者生存期6个月92.85%、1年73.80%、2年54.67%,目前存活3年以上3例。结论对于肝转移瘤给予相应的微创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瘤体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区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弥散系数值(expon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相对指数弥散系数(relative expon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EDC)在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术后病理确诊的21例颅内淋巴瘤和46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isper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测量瘤体实质部分、瘤体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及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及EDC值.然后对2组肿瘤的瘤体实质部分的ADC值、EDC值、rADC值、rEDC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EDC值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 颅内淋巴瘤的瘤体实质部分的ADC值明显低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 -7.438,P=0.002),rADC值亦低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8.106,P=0.002),EDC值高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7.187,P=0.030),rEDC值亦高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8.057,P=0.003),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ADC值及EDC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瘤体实质部分ADC值、EDC值、rADC值、rEDC值结合DWI图像及常规MRI平扫+增强有助于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瘤体实质部分ADC值及EDC值的测量对2种肿瘤的鉴别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而瘤周水肿区ADC值及EDC值的测量对2种肿瘤的鉴别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高度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且行MDCT扫描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97例患儿的临床及MDCT表现.MDCT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 (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技术重建.结果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大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喘息、咳嗽及肺部某一部位反复感染为常见症状.97例患儿中,异物种类以不透光植物性异物为主,且大多数位于肺叶、段以下支气管内及左、右主支气管.其中89例通过各种MDCT重建方式直接显示异物,并发现由异物所引起的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不张及纵隔气肿等各类并发症.4例未显示异物,仅显示一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内斑片状炎症,支气管镜探查取出异物.4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在MDCT提示异物的支气管管腔内未发现异物,其中2例为黏稠痰栓,此4例经抗炎治疗后肺部炎症及临床症状消失.在CT影像结果指导下行支气管镜检查,93例钳取到异物.MD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性为95.9%.结论 MD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有实用价值,但在使用时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的量化指标在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患者29例,行CMR检查,获取相关影像学数据。运用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观察评估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及室壁心肌灌注的信号特征;测定心肌延迟强化区与邻近正常心肌区域首过灌注时间、首过灌注最大上升斜率及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同时分析心肌梗死透壁程度与室壁运动情况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至少1个节段的延迟强化,29例患者共计493个心肌节段被评价,有32个节段出现延迟强化。延迟强化区首过灌注时间较正常心肌区域长[(4.45±1.20)vs(3.60±2.0),P=0.005],首过灌注最大上升率小[(27.70±15.70)vs(39.63±18.21),P=0.000],病变区延迟强化的信号值较正常心肌区域高[(69.81±34.15)vs(21.67±13.26),P=0.01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肌延迟强化程度与其运动能力呈负相关(r=-0.467,P<0.05)。心室壁内延迟强化灶越大,运动能力越差:即存在3分或透壁性延迟强化灶的心室壁运动能力为2级或3级;非透壁延迟强化灶<50%的心室壁运动能力为0级或1级。结论 CMR的cine-MR,FP-MPI及DE-MRI的量化指标均可用于心肌活性评价,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扫描技术才能准确评估存活心肌的情况。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研究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HCC)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MR优于CT的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42例肝硬化背景下SHCC患者资料,均行螺旋CT和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的MR动态增强扫描。CT采用双源64排螺旋CT机(Siemens),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5~30 s)、门静脉期(注射对比剂后50~60 s)及延迟期(注射对比剂后120~180 s)扫描。MR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LAVA序列增强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影像学专家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各自分析SHCC各时相表现,分别确定肿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强化特征。当二人意见不相同时,可进行讨论直至二人意见相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现53个病灶,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90.57%和86.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1,P<0.05)。结论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均可显示SHCC的强化特征,结合LAVA序列上的一些信号特征,MR更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前瞻性门控扫描技术减低X线辐射的效能及前瞻性门控低剂量扫描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使用双源64排CT机,对50例心率≤70次/min患者行前瞻性门控,50例心率≤70次/min及50例心率>70次/min患者行回顾性门控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CT成像,对成像质量和X线剂量进行对比研究,经统计学处理分析2种扫描模式冠状动脉CT成像的图像质量差异及X线剂量差异.结果 2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瞻性门控组中图像质量积分3分以上均达98%以上,全部病例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2种扫描模式下X线剂量参数总剂量长度乘积值、总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前瞻性门控扫描较回顾性门控扫描下心率>70次/min及心率≤70次/min的X线总有效剂量分别下降75.15%及79.56%.结论 当受检者心率≤70次/min时,可选择时间窗为R-R间期70%前瞻性门控扫描,图像质量优良,并且能大幅度降低冠状动脉成像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以术中皮层电刺激为对照,评价运动区附近脑肿瘤患者术前运用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方法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18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手术前采用rs-fMRI定位皮质运动区,以术中皮层电刺激作为皮质运动区定位的标准技术,比较两种技术的符合度,以评价rs-fMRI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 rs-fMRI与术中皮层电刺激的吻合率为92.9%,肿瘤全切率为77.8%,11例术后肌力不变,4例术后肌力好转,3例术后肌力下降.结论 rs-f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度,可作为术前皮质运动区定位的新方法,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及其和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部位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干、半卵圆中心、小脑及丘脑为主(47例,87%)。梗死灶为多发性42例(77.8%),梗塞灶数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腔隙性脑梗死49例(90.7%),大面积脑梗死5例(9.3%),合并脑白质脱髓鞘34例(63%)。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上皮源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方法 82例上皮源性卵巢肿瘤患者中高分化19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42例。通过CT图像对双侧卵巢受累,肿瘤的性质,淋巴结、邻近器官的侵犯,腹膜种植,腹水,远处转移等资料,对囊性肿瘤的壁、分隔、乳头状突起和实性部分进行分析。结果①与高分化癌(5%)相比,低分化癌(47%)和中分化癌(45%)更容易累及双侧卵巢(P<0.05);②实性为主或实性肿瘤更多见于低分化和中分化癌(P<0.05);③在囊性、囊性为主及混合型肿瘤,分隔厚度>3 mm、有乳头状突起、实性部分发生坏死多见于低分化肿瘤(P<0.05);④淋巴结转移,临近器官侵犯,肿瘤种植和大量腹水多见于低分化肿瘤。结论上皮源性卵巢肿瘤根据其组织分化程度在CT上有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双源64排CT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8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DSCT)冠脉成像及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SCT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 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77.4%、阴性预测值为83.2%、准确度为81.6%。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诊断准确度达到中等。结论 DS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准确性受一定因素影响,能达到中等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