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肖渤瀚  尹璐  刘伯杨 《天津医药》2011,39(9):867-869,885
肝脏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及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是起源于肝脏胆管上皮的囊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生率不足肝内囊性肿物的5%[1]。自1943年Willes报道首例以来,至2005年共报道不足200例肝胆管囊腺瘤和100例肝胆管囊腺癌[2],且多为个案报道,集中于CT和超声诊断,对于MRI的影像研究报道较少。2004年5月-2009年10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BCA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究治疗前胸部CT特征对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经克唑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前胸部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评价,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10个月。胸部CT特征与克唑替尼疗效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较大(P=0.009)、中央型(P=0.002)、存在实变(P=0.002)、存在胸腔积液(P=0.001)或存在癌性淋巴管炎(P=0.019)提示患者PFS较短。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位置(HR=3.219,95%CI:1.517~6.833;P=0.002)为独立预后预测因素。  结论  晚期NSCLC治疗前胸部CT特征对预测克唑替尼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3.
2012年4月27日,乳腺疾病影像检查和诊断规范及新技术应用高端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放射学杂志》和西门子影像研究院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乳腺放射和超声影像诊断专家20余名,包括《中华放射学杂志》的相关编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的部分成员以及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的众多委员.会议采用圆桌讨论的形式,就目前国内乳腺疾病影像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图1~3).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CT征象与Masaoka临床-病理分期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患者术前的CT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并对7例复发患者的CT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例中,非侵袭性胸腺瘤11例,侵袭性胸腺瘤34例,CT上二者在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不清、肿瘤内有囊变/坏死或钙化、纵隔脂肪层浑浊/消失、大血管浸润、心包受侵以及不均匀强化中有显著差异(P<0.05).7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与边缘毛糙/不清、淋巴结肿大、胸膜受侵、大血管浸润及其他脏器受侵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有助于术前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为设计合理治疗方案以及术后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碘含量对比剂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上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30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270 mgI/ml)、C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300 mgI/ml)及D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270 mgI/ml),各25例;均采用40%ASiR算法和FBP算法混合图像重建。测量并分析各组门静脉期图像相同部位CT值、CNR、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按4分制对所得图像进行总体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D组与A组比较,腹主动脉CT值、肝实质CT值、CNR腹主动脉、CNR肝实质、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组CTDIvol分别为15.73±5.59、15.34±4.20、12.57±2.55、11.23±2.57,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4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100 kVp)结合低碘含量(270 mgI/ml)对比剂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所得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且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6.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0,(2):211-213,218
双能CT成像(DECT)利用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成像和能谱曲线等对直肠癌肿瘤病灶、肠周脂肪组织及肠周淋巴结的碘基质及能谱曲线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更加精确地鉴别肠周脂肪受侵与否以及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可以与常规影像检查方法互补进一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就DECT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提高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浆液性囊腺瘤的CT(10例)和MRI(5例)特点。结果肿瘤最大径2.1~7.2 cm,平均4.6 cm;微囊型10例,由大量微囊(直径<2 cm)组成伴纤维间隔,呈蜂窝状或海绵状外观;寡囊型2例,由少数(个数<6)和大囊(直径>2 cm)构成,伴少许纤维间隔;混合型3例,内部表现同微囊型,伴周围大囊(直径>2 cm)。15例肿瘤均呈分叶状,边界清楚,5例中央见星芒状瘢痕组织,1例伴钙化。肿瘤囊壁薄(厚度<2 mm),囊内纤维间隔(厚度<3 mm)及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叶状、边界清楚的分房状肿物伴间隔延迟强化为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8.
乳腺癌肉瘤罕见,术前常误诊。笔者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肉瘤3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表现。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乳腺错构瘤的X线征象及病理学基础,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X线片与病理。结果:X线表现分3型:混合型11例,致密型3例,脂肪型4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的低密度脂肪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混杂密度改变是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X线检查是发现本病的好方法,确诊需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0.
乳腺X射线摄影在乳腺癌的筛查和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X射线的使用在提高乳腺癌检出率的同时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这种风险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变大。乳房腺体组织是辐射敏感组织, 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中受检者平均腺体剂量的评估。传统的二维乳腺X射线摄影和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中受检者剂量学研究已较为成熟, 较新的乳腺锥形束CT扫描中受检者剂量的评估方法尚在研究阶段。本文对不同类型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设备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评估方法及辐射剂量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