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分析比较1.5T与3.0T MR屏气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正常肝实质显示的图像质量及ADC值的影响.方法:分析16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的1.5T与3.0T MR的DWI图像资料,b值为0.500s/mm2,对图像质量进行3级主观评分,并计算肝左右叶的信噪比(SNR)、与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及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T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3.0T (2.60 vs 2.20,P=0.0312).肝左叶、右叶在1.5T MR的平均SNR值均高于3.0T,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左叶:47.9 vs 32.8,P=0.0018,右叶:46.2 vs 27.4,P=0.0004).而肝左叶、右叶与肌肉的平均CNR值1.5T略高于3.0T,而平均ADC值1.5T略低于3.0T,均无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T与3.0T MR-DWI正常肝脏ADC值相似,而图像质量3.0T不如1.5T.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与CT增强检查对比,评价普美显增强MRI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显示能力及其对化疗后引起的脂肪肝肝功能的评估潜能。方法 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患者,术前分别行普美显增强MRI及CT增强扫描,以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为指标进行评价,重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并以正常肝实质背景肝胆特异期T1信号值作对比,测定化疗后肝胆特异期T1信号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57个病灶。普美显增强MRI检查检出病灶60个,肝胆特异期皆呈低信号。CT增强检查检出病灶40个,门脉期皆呈低密度。普美显增强MRI及CT增强对于肝转移灶的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8分、95%、95%、100%、95%及62分、63.2%、63.2%、36.8%、63.2%,普美显增强MRI均优于CT增强;化疗后脂肪肝患者肝胆特异期肝实质平均T1信号值236.9±23.45 ms,正常对照组肝胆特异期肝实质平均T1信号值371.9±48.69 ms,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美显增强MRI较CT增强检查能更好的显示及诊断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灶,并具有一定评估肝实质背景肝功能的潜能,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及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两次屏气减影扫描方案行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以及联合使用100 kV管电压行低剂量扫描在屏气受限的患者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于钙化积分>400且体重指数<25 kg/m2,同时伴有屏气受限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本研究共纳入17人。心脏平扫容积数据及增强容积数据在两次屏气中采集完成;且两次扫描保持相同的时间窗,即位于R-R间期的65%~80%。采用4分法对目标钙化节段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  共53个目标钙化节段纳入本研究。较常规CCTA相比,减影CCTA的目标钙化节段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3.36±0.92 vs.2.51±0.95,P<0.01)。不可评估冠脉节段数在常规CCTA中共23(43.4%)个节段,在减影CCTA中,共6个冠脉节段(11.3%);行减影CCTA扫描后,严重钙化节段的可评估性明显提高(P=0.02)。行减影CCTA扫描总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80±0.64)mSv。结论  这种改良的两次屏气扫描方案在屏气受限患者中行减影CCTA的临床可行性,即通过降低甚至消除钙化斑块伪影的不良影响,提高严重钙化冠脉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临床可评估性。通过联合使用100 kV扫描管电压,对于体重指数<25 kg/m2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扫描的总的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4.
肾盂移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对影像学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盂移行上皮癌是原发于肾盂黏膜上皮的肿瘤,占肾脏肿瘤的7%。静脉肾盂造影(IVP)、超声和螺旋CT是其最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现就肾盂移行上皮癌的生长部何、病灶隆起高度等病理特点对这3种诊断方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前临床上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超声 (US)、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成像(MRI)和肝动脉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等技术 ,由于近年出现的螺旋CT和高场强MRI具有很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同时具无创伤性 ,深受广大临床医生的青睐 ,已愈来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本文重点介绍CT和MRI在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1 CT和MRI技术1 1 CT技术检查前病人禁食 8h以上较理想 ,扫描前半小时口服10 0 0~ 15 0 0mL的水 ,以充盈胃肠道 ,这样可克服…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了探究骨盆及韧带的生物力学及顺产时骨盆、韧带最大受力点,采用有限元的方法 ,建立女性骨盆模型,对骨盆施加不同的腹压,模拟顺产对盆底产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包括骶骨、尾骨、骶髂关节、髂骨、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弓韧带、耻骨上韧带的女性盆底有限元模型。在Abaqus 17.0中对施加0.5、1、1.5、3、5、8KPa腹压的骨盆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相应的力,然后以等值线图的方式生成应力和位移云图。结果在顺产状态下,位移最大的是尾骨尖、上关节突、S1椎体上缘、应力最大的是坐骨大切迹、髋臼、骶翼。结论通过对骨盆及韧带进行相关有限元分析,初步确定了顺产时骨盆及韧带的损伤部位是骶骨、尾骨、坐骨大切迹和骶髂关节韧带,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峰度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方面的应用及差别。方法 连续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疑诊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包括常规序列、DWI、DCE-MRI。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DWI图像分别获得单指数模型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峰度模型参数Kapp及校正后的ADC-Dapp。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癌区DWI参数与GS的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三组及两组间参数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即κ样本)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行三组及两组间非参数检验分析;通过ROC曲线来评估各参数鉴别诊断不同GS分组的效能。结果 参数ADC、Dapp均与肿瘤的GS存在负相关,Kapp与肿瘤的GS呈正相关。3个参数在GS≤3+4和GS>3+4、GS≤3+4和GS>3+4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Kapp仅在GS=4+3和GS>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Dapp、Kapp鉴别诊断GS≤3+4和GS>3+4组的AUC分别为0.751、0.756和0.785,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76)。结论 DWI单指数模型参数和峰度模型参数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Kapp可能是肿瘤侵袭性的优秀预测因子,推荐将扩散峰度成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明确为胃癌的患者利用FLASH双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及双能量延迟期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得到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三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三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配对t检验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利用配对t检验三期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位医师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很好(Kappa=0.926);三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去常规平扫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是(13.331±2.777)m Sv,四期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9.135±3.773)m Sv,三期扫描较四期扫描降低的辐射剂量约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SH双源CT胃癌评估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可以减少常规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区分不同病理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2例经病理证实为pNEN患者的MRI表现和病理资料,测量瘤灶ADC。参照WHO 2017年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依据pNEN病理级别将患者分为4组,即pNET G1组、pNET G2组、pNET G3组和pNEC G3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pNEN瘤灶ADC与Ki-67的相关性,采用LSD法对各组间瘤灶ADC进行两两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区分不同病理分级pNEN的效能。结果: 72例患者pNEN均为单发,其中pNET G1组18例、pNET G2组36例、pNET G3组13例、pNEC G3组5例。pNEN瘤灶ADC与Ki-67负相关(r=-0.845,P<0.001)。各组两两(除外pNET G3与pNEC G3组)间瘤灶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ADC以1.596×10-3 mm2/s为界值,区分G1级与G2级pNEN的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83.33%,AUC为0.941(Z=13.340,P<0.001);ADC以1.103×10-3 mm2/s为界值,区分G2级与G3级pNEN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100%、AUC为0.968(Z=18.830,P<0.001)。结论: ADC有助于术前评估pNEN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