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胸膜面SSD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表面遮盖成像(SSD)的三维肺表面表现. 资料与方法 比较30例周围型肺癌SSD及轴位图像的完整胸膜凹陷显示率,其中8例术后行充气标本制作和/或有肺叶术中充气照片. 结果 21例表现为三维完整凹陷征(70%),10例表现为轴位完整凹陷征(33.33%),SSD对完整胸膜凹陷征显示率高于横断位(P<0.05).8例有肺癌肺叶照片的患者中,4例表现为三维完整凹陷征,4例表现为三维非完整凹陷征. 结论 与薄层轴位图像相比,SSD显示出胸膜凹陷征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表现,探讨MDCTA在头臂型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已确诊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21例,行MDCTA,范围从主动脉弓到颅底颈动脉,注射流率4ml/s,有效层厚为1.3mm,获得的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将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分段评价,采用NASCET标准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21例大动脉炎中,左侧弓上分支及颈动脉段正常或轻度狭窄31段,中度狭窄32段,重度狭窄45段,闭塞16段,瘤样扩张2段.累及右侧依次为60,26,29,8,3段.弓上分支及颈动脉近心段病变发病率为57.1%,中远段为61.9%.动脉管壁厚度为1.2~4.1mm,平均3.2mm.其他征象包括管壁模糊47段,管壁环状强化35段,管壁不均匀强化23段,双环征12段.结论 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狭窄比闭塞多见,闭塞比动脉瘤样扩张多见.其中,左侧颈总动脉受累的概率高于右侧,狭窄程度重于右侧.原始横断面图像可显示大动脉炎特有的管壁改变,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以及判断病变是否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Mn-DPDP增强MRI与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SHCC患26例,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Mn-DPDP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3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24h后重复上述扫描序列各1次,观察MRI平扫,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Mn-DPDP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包膜的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6例SHCC共发现病灶3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MRI平扫为68.72%(22/32),Gd-DTPA增强为87.5%(28/32),Mn-DPDP增强为93.75%(30/32),和Gd-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和MRI平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发现24个病灶有包膜,Mn-DPDP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87.5%),明显优于MRI平扫(20.83%)和Gd-DTPA动态增强(62.5%),和后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n-DPDP增强MRI对SHCC病灶的检出力中高于Gd-DTPA增强和MRI平扫,对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Gd-DTPA增强和平扫MRI,为SHCC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术前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磁共振影像(b=0、800、1 000 s/mm~2),并测量其ADC值,分析ADC值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根据Ki-67指数的不同分为A组(低Ki-67组,n=60)和B组(高Ki-67组,n=60),比较两组间的ADC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测量的ADC值与Ki-67指数明显负相关(r_(b值800)=-0.587,r_(b值1 000)=-0.63,P0.000 1)。相同b值下,B组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A组(P0.000 1)。b值为1 000 s/mm~2时的平均ADC值小于同组b值800 s/mm~2的平均ADC值。当b值为800、1 000 s/mm~2时,分别以ADC值1 954.00、1 521.00(10~(-6)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A、B组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94,敏感度分别为73.30%、83.00%,特异度分别为95.00%、91.70%。结论:MRI ADC值与乳腺癌Ki-67指数表达明显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指导乳腺癌术前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异型增生结节(DN)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获病理学证实的39例患者的39个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灶和7例患者的8个DN病灶,分析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特征。采用χ2检验,计算Kappa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绘制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2种诊断方法中,69.2%(27/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动脉期表现一致(Kappa=0.482),53.8%(21/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延迟期表现一致(Kappa=0.168)。DN病灶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呈“等增强-等增强”模式(87.5%,7/8),增强MR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模式(62.5%,5/8),所有DN病灶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均未出现廓清。超声造影、增强MRI、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同时满足或只满足一种)4种检查方法中,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只满足一种)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66.7%)和准确性(61.7%)最高,而超声造影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特异度(100%)和ROC曲线下面积(0.658,95%CI:0.482~0.834)最高。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DN的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肾癌组织分型的应用价值,评价灌注相关参数(D*和f)与病灶强化百分率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57个病灶)肾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常规磁共振和IVIM-DWI检查,其中34例(36个病灶)肾癌术后经免疫组化CD34染色评估微血管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明细胞肾癌的ADC值和D值高于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肾癌(P<0.01),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肾癌的ADC值和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透明细胞肾癌和嫌色细胞肾癌的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肾癌亚型间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D*和f值鉴别透明和非透明细胞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5、0.65和0.80。D*值和f值与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率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0.30;0.56,0.55);D*值和f值均与肾癌的MVD值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2和0.501)。结论:IVIM-DWI有助于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灌注相关参数D*和f与病灶强化百分率及微血管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左侧膈神经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5 7岁。在外院行左侧甲状腺囊肿切除术后7d ,颈胸部MRI检查 ,偶然发现左侧中纵隔内肿块 ,而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平片示左侧中纵隔增宽。MRI示左肺动脉旁一 3 0cm× 2 0cm× 3 5cm大小肿块影 ,边缘光整规则 ,T1WI呈均匀低信号 (图 1) ,T2 WI呈中央低信号 ,周围高信号。CT平扫示肿块呈均匀低密度 ,增强后呈中等度均匀强化 (图 2 )。手术中见左肺动脉旁椭圆形肿瘤 ,约 3 0cm× 2 0cm×3 5cm大小 ,质较硬 ,分界清 ,包膜完整 ,肿瘤将左膈神经完全包绕于其中 ,可见肿瘤上下端处与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皮髓交界双期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和各自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31例,术前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皮髓交界早期、皮髓交界期和实质期扫描,注射对比剂1.5~2.0ml/kg体重,流率为5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31例均为单个肾细胞癌。21个病灶皮髓交界早期强化最为显著,6个病灶皮髓交界期强化最为显著,4个病灶实质期强化最显著;三期扫描强化不均匀依次为23、12和7例。平扫+皮髓交界早期发现29个病灶,定性诊断26个;平扫+皮髓交界期发现25个病灶,诊断21个;平扫+皮髓交界早期+实质期发现30个病灶,诊断28个;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发现30个病灶,诊断23个。结论 与皮髓交界期相比,皮髓交界早期可以发现更多的病灶,显示肾细胞癌更多的恶性征象,因而定性价值更高。我们建议采用平扫+皮髓交界早期+实质期扫描取代传统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扫描,而平扫+皮髓交界早期+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扫描更能充分显示肾细胞癌的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全局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技术行肝动脉高分辨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肝动脉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7例原位肝移植受体行GRAPPA三维CE—MRA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肠动脉、第Ⅳ段肝动脉、右前肝动脉和右后肝动脉的显影质量并行Weighted Kappa分析,并采用4级评分共同评价肝动脉各级分支的显示情况,以手术结果为对照评估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结果2名医师对各段动脉显影评分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39例达到肝左、右动脉远端分支4级水平,23例为肝左、右动脉3级水平,4例为肝固有动脉2级水平,1例为肝总动脉1级水平,平均显示级别为3.49。67例中53例正常肝动脉解剖和14例变异在高分辨率MRA图像中得到准确显示。结论利用GRAPPA技术可获取高分辨CE—MRA肝动脉图像,并且可准确评估肝动脉解剖。  相似文献   
20.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结果 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结论 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