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4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 mm2/s,结合带(1.56±0.16)×10-3 mm2/s,肌层(1.81±0.16)×10-3 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 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ADC值对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件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2例DEACMP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同时选取头颅MRI表现正常的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分别对称性测量苍白球、白质(侧脑室周围白质、半卵圆中心)、皮层(额叶、顶叶)的平均ADC值(ADCav).32例DEACMP患者根据常规MRI上有无异常信号分为有异常信号DEACMP组(20例)、无异常信号DEACMP组(12例),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以上,13例患者无明显症状,3例偶有轻微头痛、头晕(预后较好组);15例有智能障碍、精神异常,1例反应迟钝、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预后不良组).DEACMP组与正常对照组、异常信号与无异常信号DEACMP组、无异常信号DEACMP组与正常对照组、预后较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各个部位ADC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2例DEACMP患者20例有异常影像表现.MRI表现可分为3个类型:(1)脑白质受累型;(2)神经核团受累型;(3)皮层受累型.12例常规MRI上无肉眼所见异常信号.32例DEACMP患者ADCav值均下降,ADCav值[侧脑室周围白质(0.62±0.06)×10~(-3) mm~2/s、苍白球(0.67±0.05)×10~(-3)mm~2/s、半卵圆中心(0.57±0.07)×10~(-3)mm~2/s]较正常对照组[(0.74±0.03)×10~(-3)、(0.74±0.04)×10~(-3)、(0.73±0.05)×10~(-3)mm~2/s]降低(t值分别为2.82、2.89、2.98,P值均<0.01);有异常信号DEACMP组的ADCav值[侧脑室周围白质(0.58±0.08)×10~(-3)mm~2/s、半卵圆中心(0.52±0.09)×10~(-3)mm~2/s]与无异常信号DEACMP组[(0.66±0.05)×10(-3)、(0.62±0.06)×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5、3.98,P值均<0.01);无异常信号DEACMP组ADCav值[侧脑室周围白质(0.66±0.05)×10~(-3) mm~2/s,半卵圆中心(0.62±0.06)×10(-3) mm~2/s]与正常对照组[(0.74±0.03)×10(-3)、(0.73±0.05)×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3.72,P值均<0.05).预后不良组ADCav值[侧脑室周围白质(0.56±0.02)×10~(-3)mm~2/s、半卵圆中心(0.50±0.06)×10~(-3)mm~2/s]与预后较好组[(0.63±0.04)×10~(-3)、(0.58±0.05)×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9、4.12,P值均<0.01).结论 白质区(尤其是半卵圆中心)ADC值降低对DEACMP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常规MRI有异常信号的DEACMP患者,定量ADCav值可以量化中毒程度,作为DEACM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参考;对有临床症状而常规MRI上无异常信号患者,ADC值是诊断DEACMP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或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1例,行MRI、MRA检查,分析MRI、MRA表现,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36个动脉瘤,MRA发现33个,敏感性91.7%。MR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DSA、手术基本一致。MRI、MRA、DS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13、8、13个,MRA、DSA显示瘤颈分别为26、29个。结论MRI可显示脑组织全貌,对动脉瘤腔内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A能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两者结合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2组研究对象均进行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对2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观察其检查准确度情况。结果:参考组的CT检查异常率为9.52%,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为11.90%;实验组的CT检查异常率为64.29%,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为92.86%;2组比较,实验组的CT检查异常率以及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的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CT检查异常率(P<0.05)。结论:CT与磁共振检查是两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若两者结合进行检查,将可进一步提高检查准确度。  相似文献   
45.
脑膜瘤是颅内第2常见的肿瘤[1],大部分脑膜瘤影像学检查诊断不困难,CT和磁共振在脑膜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典型的脑膜瘤在CT和磁共振图像上都有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4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