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及病理分析。结果19例均为单骨发病,脊柱10例,骨盆6例,股骨3例。骨质均呈侵润性破坏,CT呈斑片状、虫蚀状溶骨性破坏,MRI呈稍长T1、T2信号(抑脂序列),内可伴更长T1信号,周围均伴软组织病灶且范围多大于骨内病灶。CT增强3例中软组织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均匀强化2例。MRI增强15例中骨内病灶明显强化12例,其中呈“镶边征”10例,轻度强化3例;周围软组织病灶明显强化9例,伴坏死2例,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6例。病理上均为B细胞源性,且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PLB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好发部位及年龄,应考虑到PLB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BalancedFFE电影磁共振成像进行右心室功能分析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分别用BalancedFFE电影磁共振和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 2 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 ,每搏输出量以及射血分数等功能指标的测定 ,并比较其测量值。结果 :BalancedFFE电影磁共振测量 2 5例健康志愿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 (10 1.3 2± 6.77)ml ,收缩末期容积为 (5 4.3 7± 6.41)ml ,每搏输出量 (5 2 .47± 2 .98)ml ,射血分数为 (65 .44± 5 .17) % ,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相关性良好 (r值在 0 .74~ 0 .98)。结论 :BalancedFFE电影磁共振能够准确测量右心室容积变化情况 ,对右心室功能评价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胸腺类癌的CT表现及相关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5例胸腺类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未见合并类癌综合症;肿瘤体积均比较大(肿瘤最大层面平均大小为11.7cm×7.6cm),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均未见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小线状强化血管影,肿瘤包膜不完整,4例可见临近大血管(上腔静脉2例、头臂静脉4例)受侵犯,5例患者均见锁骨上和/或纵隔内淋巴结转移,均未见肺野及其他远处血行转移的征象。结论胸腺类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术前正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含钆对比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源性全身性纤维变性的回顾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是一种罕见的、但严重的获得性全身疾病.迄今为止,仅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有报道,特别是那些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30的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无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有发生该疾病的风险[1].2002年在美国首次描述[2],1997年发现1例病例,最初认为NSF限于皮肤,称为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nephrogenic fibrosing dermopathy,NFD).然而,有些患者临床上出现其它组织[3]受累(肺、骨骼肌肉、心脏隔膜和食管等),因此现在更多被称为NSF[4].这种疾病可有疼痛,并会出现衰弱状态,可致死.  相似文献   
15.
刘发明  骆宾  王仁法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88-1288
病例资料 患儿,女,4岁,发现左眼突出4月余,体检:左眼突出,眼眶轻度压痛,左眼视力指数5m。内眦部可及小结节状肿物,质软,边界不清。眼球活动可,左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可,左眼底网膜未见异常,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16.
剑突下隐窝积气在早期胃肠穿孔中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胃肠穿孔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3例成人胃肠穿孔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胃穿孔5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7例,外伤性十二指肠降部撕裂伤1例。CT表现剑突下隐窝积气、小网膜囊区积气、腹壁下隐窝积气、腹腔积液。结论 CT作为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较腹部平片能更迅速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可初步判断穿孔部位。剑突下隐窝是游离气体的首先集聚之处。  相似文献   
17.
儿童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儿童CT仿真支气管镜(CTVB)检查成像技术的特点,小儿气道及其病变的CTVB表现、应用价值和限度,并与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利用GE Hispeed螺旋CT对113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腔内疾病的患儿胸部进行容积扫描,将其中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5例重建图像数据采用导航( Navigato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形成CTVB图像。结果:45例中,CTVB可100%显示Ⅰ-Ⅲ级支气管,对于Ⅳ-Ⅴ级支气管的 显示率分别为46.7%和13.3%。FOB仅能显示Ⅰ-Ⅲ级支气管`,Ⅲ级支气管的显示率为62.2%。CTVB发现狭窄34例,闭塞11例,占位16例。除3例透X线异物和2例炎性栓子误诊为肿块外,其他与FOB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CTVB是对CT常规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它可弥补FOB的不足,但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必须结合CT原始图像或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单发18例,多发7例,共有43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偏一侧半球近中线部位分布,如胼胝体、基底节区、丘脑。肿瘤在CT上多表现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上多呈高信号。单个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多发病灶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且可见"缺口征"、"尖角征"、"握拳征"等淋巴瘤特征性表现,但出现率较低。瘤周轻度水肿14个、中度水肿21个、重度水肿8个。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9.
IVIM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病患组)及1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双侧大腿轴位T1 WI、T2 STIR 和 IVIM-DWI 扫描,经后处理分析和测量得到 IVIM 参数值:快速弥散系数(ADCfast 值)、慢速弥散系数(ADCslow 值)、快速弥散分数(Ff 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参数值差异。结果:病患组水肿肌肉、未受累肌肉(T2 STIR 上未显示水肿)及正常对照组正常肌肉 ADCslow 分别(1.59±0.26)、(1.41±0.24)、(1.34±0.1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 ADCfast 分别为(10.83±2.69)、(9.09±1.55)、(7.48±2.7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病患组未受累肌肉 ADCfast 值高于正常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 Ff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VIM-DWI 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肌肉水分子扩散及微血管灌注情况,ADCslow 和 ADCfast 值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 ADCfast 值对其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腹部DSRCT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CT表现.结果 6例盆腹部DSRCT的CT表现可分三种类型:①腹膜单发或多发肿块型3例,表现为腹膜腔内单发或多发肿块,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小斑点状钙化;②腹膜弥漫增厚型1例,表现为腹膜弥漫不规则增厚,无明确肿块或结节形成;③腹膜后或盆腹腔脏器源性单发或多发肿块2例,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脏器原发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结论 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CT表现多样,不易与其他盆腹部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