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常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甲氨蝶呤(MTX)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修复及复制,导致肿瘤细胞受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MTX还可作用于其他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口腔和肠黏膜等;可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溃疡、肾衰竭等不良反应[1]。若不及时防治不仅影响化疗进程,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科对1例成人Burkitt淋巴瘤  相似文献   
82.
 局限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多数首选联合治疗,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无大肿块的Ⅰ、Ⅱ期预后良好HL单纯ABVD方案化疗是可以接受的;单纯放疗目前主要被用于Ⅰ期或局限Ⅱ期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患者。今后通过缓解速度进行调整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可能会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3.
110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W  Wang J  Jing HM  Wang JJ  Liu Y  Zhao W  Chen YP  Ke XY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0):652-655
目的 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病理分型、预后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相关因子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110例患者男女比例1.56∶1,中位发病年龄58.5岁.发病部位以胃为主,其次为小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主要类型.可追踪病例75例.5年累积生存率6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胃与肠道的NHL预后相似(P>0.05),MALT型预后好于DLBCL型(P=0.003).PGI-DLBCL中生发中心(GC)与non-GC的比例为1∶2.82.3种主要的治疗方式中手术联合化疗与单纯手术、单纯化疗相比病死率最低.疾病进展死亡占总病死率的51.7%.结论 本组PGI-DLBCL患者中non-GC比例升高,5年总体生存率较DLBCL总体生存率低;治疗应首选联合化疗,手术仅用于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及对巨块型病变的控制;系统性治疗后的患者仍需巩固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84.
免疫应答的有效激活需要双信号的作用。共刺激信号中B7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PD-L1是新发现的B7家族成员,其配体为PD-1。PD-1/PD-L1通路有负调控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D-1和PD-L1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D-1/PD-L1通路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olt-4的作用。方法 硼替佐米与多柔比星作用于Molt-4细胞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的活性,应用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标记经FCM检测细胞膜表面Fas的表达。结果 硼替佐米与多柔比星单药作用对Molt-4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863,P=0.027;r=0.915,P=0.038);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生长抑制有协同作用,48 h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57.24±0.10)%;联合应用细胞总凋亡率增高48 h达(23.08±1.25)%,与硼替佐米和多柔比星单药组(15.11±1.09)%和(15.96±0.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6,0.037,均P<0.05),早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52、0.048,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联合作用较单药作用细胞凋亡率升高分别为15.84 %、5.38 %、5.52 %,FCM检测药物联合作用后细胞表面Fas表达无明显改变(t=0.040,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能够有效抑制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olt-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与活化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与外源性凋亡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86.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CD33、CD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4有助于AML-M4、AML-M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2、CD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9、CD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 %,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 %。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 %和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 AML和CD-34 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 %和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 %和79.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来氟米特(LEF)20mg,每天1次,甲氨蝶呤(MTX)12.5mg,每周1次。5个月后出现发热、喘憋、咳嗽、咳痰等症状,发热后第5天停用LEF和MTX。胸部CT:双肺野弥漫性磨玻璃阴影。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0.49×106mL-1,巨噬细胞58.50%,淋巴细胞41.50%,中性粒细胞0.00%,嗜酸性粒细胞0.00%,肺孢子菌肺炎阴性。诊断: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药源性)。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抗炎、利尿、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糖皮质激素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0d后复查胸片和胸部CT提示肺间质病变有好转,胸部超声提示胸水较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探讨Notch信号分子在人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选择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Maver、Z138)和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Notch信号分子在这些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信号后对淋巴瘤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CCK-8法检测DAPT对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Notch分子在不同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有所不同,Notch1和Notch2在4种细胞中均有表达,Notch3主要表达于Jurkat细胞,而Notch4仅在Raji细胞中弱表达;另外,Notch下游靶基因Hes1仅表达于Raji和Jurkat细胞。DAPT对Jurkat和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以及凋亡诱导作用比较明显,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但是对Maver和Z138细胞的作用较弱。DAPT可以通过抑制Notch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结论:Notch信号的异常表达与活化对淋巴瘤细胞的增殖起着重要作用,Notch信号有望成为淋巴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9.
  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瘤的优化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提供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PET-CT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在内的淋巴瘤分期、疗效监测与评估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标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PET-CT可以提高病变部位检测的敏感性,监测治疗期间疾病的缓解程度,区分纤维坏死性瘢痕组织和有活性的肿瘤组织,提供预后信息。PET-CT已成为现代淋巴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为相对较新的诊断技术,其全部优点和缺点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根据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和单中心应用PET-CT的经验,从临床角度探讨PET-CT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90.
霍奇金淋巴瘤(H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R—S细胞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背景中。HL发病率约占淋巴瘤总数的10%,是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愈率可达80%~90%。但仍有约10%的HL患者难治或复发,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HL分子生物学及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新技术的应用,HL的发病机制、预后标志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