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全身照射联合高剂量化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身和造血系统影响的特点和治疗,为急性放射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系统观察急性照射及大剂量化疗后患者血液学改变及临床不良反应,并分析其骨髓重建特点。结果 移植相关病死率3.12%。移植后随访9~72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3.3)%, (89.8±4.7)%和(81.7±6.9)%。全身照射联合高剂量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血液学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最低值为(0.18±0.13) ×109个/L,血小板最低值为(14.48±8.85)×109个/L;在造血干细胞支持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应用后,均可恢复。此外患者不同程度出现消化道反应、感染、肝功能受损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经相关治疗后好转。结论以TBI联合高剂量化疗为预处理,随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好,并且其临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过程,为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 共培养菌株168株,来自痰标本最多,为72株(42.9%),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67.9%),革兰阳性菌54株(32.1%),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8%)、大肠埃希菌(1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9.5%)、表皮葡萄球菌(5.9%),其他细菌占27.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保持极低耐药率。结论: 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革兰阴性菌依然为主要致病菌,密切关注病原学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控制耐药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人淋巴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8株淋巴瘤细胞株中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筛选出TLR4高表达株,对高表达株进行基因测序以排除MyD88 L265P基因突变。将TLR4高标达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TAK-242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组和LPS+TAK-242组,分别进行细胞增殖和阿霉素耐药实验。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增殖活性和细胞杀伤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变化。结果 8株淋巴瘤细胞株中TLR4 mRNA和蛋白广泛表达,其中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表达水平最高。Raji细胞MyD88基因为野生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AK-242和LPS+TAK-242组Raji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改变(P=2.19, P=1.85),LPS组Raji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6), LPS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9)。阿霉素在半数抑制浓度下各组杀伤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49.23±2.03)%、TAK-242组(51.41±1.12)%、LPS组(24.65±3.17)%、LPS+TAK-242组(41.17±2.69)%,可见LPS组细胞杀伤率明显降低(P=0.002)。P-g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结论 TLR4分子在淋巴瘤细胞株中广泛表达,尤以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最高,激活TLR4可以促使肿瘤细胞增殖和耐药,其机制可能与PCNA和P-gp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4.
克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361-1366
嵌合抗原受体(CAR)将单链抗体可变区与T细胞的活化基序相融合,使其修饰的T细胞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识别肿瘤抗原及杀伤靶细胞的双重功能。CAR细胞内区的结构从表达单一信号分子的第1代,发展为添加1个及2个以上共刺激分子的第2代和第3代以及增加了编码CAR和/或其启动子、自杀基因等的第4代,使T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和杀伤能力明显增强且能够调控。本文就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应用CAR-T细胞免疫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其中以靶向CD19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尤为突出,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并且不良反应较少。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脱靶效应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不良预后因素,研究CHOPE方案结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治疗T-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1例T-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OPE和CHOPE+L组(在CHOPE基础上,第1、3、5、7、9、11天加用L-ASP),并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例T-NHL患者,随访时间为3~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完全缓解率52.50%,部分缓解率 29.51%,总有效率为80.01%。CHOPE+L组完全缓解率57.89%,总有效率84.21%;CHOPE组完全缓解率43.48%,总有效率78.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HL患者的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7.6%、65.7%,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患者中,34例接受CHOPE+L方案、9例接受CHOPE方案,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有ENKTCL新模型、结外病变数和化疗能否达到完全缓解。结论:CHOPE+L是治疗ENKTCL的有效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CHOPE+L能否作为T-NHL治疗方案,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通常认为惰性淋巴瘤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难以治愈,强的联合化疗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但对于改善长期生存并无益处。因此对于惰性淋巴瘤的治疗需要寻找新的药物和方法。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激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清髓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以其低毒性和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肿瘤作用而在惰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就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以及非清髓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对于惰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估不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治FL患者资料,分析其生存情况,比较不同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经初始治疗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占80.0%(44/55),其中23.6%(13/55)持续CR≥5年.全组患者10年总生存(OS)率为77.8%,复发率为34.5%,复发患者OS率较无复发者明显降低(93.8%比61.6%,P=0.012).采用FC/FMD方案治疗组较采用CHOP样方案治疗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均明显升高(80.0%比21.1%和80.0%比29.2%,P<0.05),但加用利妥昔单抗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比72.7%和90.0%比73.5%,P>0.05).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OS率、DFS率和PFS率均较未应用组升高(96.4%、79.2%和79.2%比82.9%、39.3%和44.5%,P<0.05);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化疗的患者DFS率和PFS率均较未应用组明显升高(86.2%比49.4%,87.1%比52.7 %,P< 0.05),但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比89.1%,P>0.05).联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感染、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氟达拉滨联合方案的血液学毒性较强,但可耐受.结论 初始联合化疗后,FL的CR率较高,部分患者是有可能通过化疗达到彻底治愈的.利妥昔单抗可明显延长患者OS时间.FC/FMD方案与CHOP样方案相比,可延长患者PFS时间,加用利妥昔单抗后,两方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系统化疗的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38.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的HRS细胞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的LP细胞均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研究提示HL的发病机制包括NF-κB和JAK/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和调控因子活性失调、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遗传学改变以及肿瘤细胞与其他浸润细胞在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在对霍奇金淋巴瘤(HL)的研究中,PET-C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HL分期、疗效监测与评估的最准确工具.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监测治疗期间的疗效,准确区分受累淋巴结和组织,评估预后,已成为淋巴瘤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一种较新的影像技术,PET-CT的全部作用或优缺点还没有被完全研究清楚.文章从201 2年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和PET-CT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来探讨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伴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预后。   方法   对14例确诊的伴髓外浆细胞瘤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男女比为1:l,中位年龄56.9岁。9例患者初诊时即出现EMP,5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治疗选择包括化疗,手术,放疗或自体移植。6例患者单发EMP,8例多发EMP(multi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s,MEP);单发患者中5例部分或接近完全缓解,1例病情进展;多发患者中5例死亡,1例病情进展,2例部分缓解。   结论   MM伴有MEP者对常规化疗反应差,预后不良,需要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