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降低扫描条件进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RT大孔径CT,分别使用120、100和80 kV,初始毫安数为150 mA,以20 mA的间隔递减至10 mA的扫描条件组合对GEMS模体和包含不同密度组织替代物的062 M模体进行扫描。对扫描剂量进行记录,测量图像感兴趣区的CT值、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值,评估图像质量,优化出较为适合的扫描条件。结果 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图像的信噪比降低。除120 kV,150~70 mA及100 kV,150~90 mA,其余条件下图像的SNR与标准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0~3.717,P<0.05)。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对比度差异较小的相邻组织的对比噪声比显著降低,当对比噪声比降到2以下时,图像质量过低无法评估。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对CT图像的高对比分辨力影响不大。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使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0 mA的扫描条件进行扫描时,其图像质量接近标准参数扫描图像。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除第1次扫描外使用标准胸部扫描条件外,其余在反复扫描同一区域时可降低条件至100 kV,70 mA进行扫描,可使患者每次扫描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对乳腺癌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12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均接受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化疗前均已排除血糖异常及糖尿病,观察每周期化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全部12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6周期化疗.化疗后有11例(8.87%)空腹血糖升高,24例(19.35%)糖耐量减低;其中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8例(6.45%),一过性血糖增高5例(4.03%).结论 乳腺癌接受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后可能引起血糖增高、糖耐量减低,甚至2型糖尿病,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类叶升麻苷(AC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小鼠,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100 mg·kg-1 ACT给药组,通过灌胃(ig)的方式连续给药14 d,给药完成后,行为学评价和生化学检测评价ACT对P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对ACT抗PD机制进行探究。结果:ACT预防性给药后明显缩短MPTP诱导PD小鼠的爬杆时间,提高游泳测试评分,延长悬挂持续时间,并降低后肢张力测试评分和圆柱体实验评分。ACT可以有效改善MPTP诱导PD小鼠黑质纹状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双向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胆绿素还原酶B(biliverdin reductase B,BLVRB)在MPTP诱导PD小鼠的黑质纹状体中的表达升高,而ACT给药后显著降低此蛋白的表达。结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的治疗及预后,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 回顾性研究两个中心的27例多原发癌合并肾癌资料,包括多原发癌的病种及具体治疗方法、各原发癌的间隔时间等,同时随访生存情况,包括复发、转移及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两种原发癌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以内为同时性多原发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例进行简单的风险分层:多原发癌中只要有一种恶性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定义为高风险,否则为低风险。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男20例,女7例。第一原发癌(首发癌)年龄42~82岁,平均(61.3±11.7)岁;发现肾癌时年龄43~87岁,平均(66.0±11.3)岁。首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0~360个月)。27例患者中二重癌21例,三重癌4例,四重癌2例;异时性多原发癌17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0例。肾癌合并的多原发癌中以累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具体为膀胱癌、肺癌、结肠癌。从最后一种原发癌开始计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2~156个月),有14例存活,死亡的13例中有11例与肿瘤相关。肿瘤分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有一种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高风险组)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相对少见,治疗过程中应对各肿瘤进行标准化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各肿瘤中分期最高者,简单风险分层显示高风险组预后更差,此种分层方法可能对预测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