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1.
霍菲菲  顾阳春  张煜  马力文 《安徽医学》2019,40(10):1160-1162
目的分析多西紫杉醇、顺铂及替吉奥(简称DCS)联合应用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住院的44例ⅢC-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S联合应用改良方案治疗,治疗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随访1~48个月,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0个月。有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10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7例(70. 0%),疾病稳定3例(30. 0%),疾病进展0例(0%);无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者28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疾病稳定27例(96. 4%),疾病进展1例(3. 6%)。44例患者中,7例(15. 9%)应用DCS方案治疗后获得手术机会。44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40例(90. 9%)、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77. 3%)、贫血35例(79. 5%)、血小板减少22例(50. 0%)、恶心41例(93. 2%)、呕吐22例(50. 0%)、腹泻18例(40. 9%)及乏力23例(52. 3%)。结论 DCS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数字信息行标共面模板(以下简称行标模板)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58例应用模板粒子植入,其中30例应用行标模板,28例应用通用制式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匹配周边剂...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手工吻合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5例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 女21例;年龄为61(29~75)岁。55例患者中, 25例消化道重建行胃十二指肠手工吻合, 设为手工吻合组;30例消化道重建行胃十二指肠改良Delta吻合, 设为改良Delta吻合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55例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工吻合组和改良Delta吻合组患者肿瘤上缘距上切缘距离、吻合时间、使用钉仓数目分别为(48±4)mm、(22.6±2.3)min、(3.2±0.5)枚和(41±4)mm、(14.0±1.4)min、(5.2±0.4)枚,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 16.38, -17...  相似文献   
44.
一、HER2的一般研究现状HER2受体(也称c-erbB-2,HER2/neu)是分子量为185kD、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其编码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1,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犤1犦。HER2基因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表型恶性转化。研究发现有30%的乳腺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医学原因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29例。所有患者先于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行大气管内肿瘤粒子植入,再行CT联合模板引导经皮穿刺肺门部肿瘤粒子植入,后期序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选用125I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 Gy,术前及术后行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观察肺不张再通率、剂量验证满意率、气促指数改善情况、生存时间(OS)、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29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及CT引导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93.1%。术后2、6、12、18和24个月肺不张再通率达到93.1%、89.7%、78.6%、76.2%和60%。患者治疗前的气促指数为(2.8±0.8)级,治疗后气促指数为(1.4±0.9)级,治疗后呼吸困难、乏氧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改善持续时间为5~28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与粒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咳血、咳嗽、发热及粒子移位,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再通率高,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6.
霍菲菲  顾阳春  张煜  马力文 《安徽医药》2019,40(10):1160-1162
目的 分析多西紫杉醇、顺铂及替吉奥(简称DCS)联合应用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住院的44例IIIC-IV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S联合应用改良方案治疗,治疗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随访1~48个月,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0个月。有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10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7例(70.0%),疾病稳定3例(30.0%),疾病进展0例(0%);无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者28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疾病稳定27例(96.4%),疾病进展1例(3.6%)。44例患者中,7例(15.9%)应用DCS方案治疗后获得手术机会。44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40例(90.9%)、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77.3%)、贫血35例(79.5%)、血小板减少22例(50.0%)、恶心41例(93.2%)、呕吐22例(50.0%)、腹泻18例(40.9%)及乏力23例(52.3%)。结论 DCS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7.
李惠平 《癌症进展》2010,8(2):156-159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医学带来了令人吃惊和震撼的进步,而以分子标志物为基础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成了目前研究的重点,无论21个基因还是70个基因,其目的都是为了确定能精确预测乳腺癌复发风险的分子特征,以及进一步针对该分子的靶向治疗。例如,我们所熟悉的ER、PR和HER2表达水平都成了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8.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ang FJ  Li CX  Wu PH  Li K  Huang JH  Fan WJ  Zhang L  Gu YK  Lu MJ  Wu YX  Wang J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6-959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患者11例行^125I粒子植入术共33人次,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患者病灶总数为45个,平均每人4.09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5cm。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30MBq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病灶内。粒子按照0.5—1.0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每个患者植入粒子数10—100颗不等。结果45个病灶,完全缓解(CR)17个;部分缓解(PR)20个;无变化(NC)7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为82.2%。术中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手术中少量出血者3例;术后1周痰中带血,体温升高者5例。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2例;白细胞下降2例,程度较轻。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转移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有效及对剂量学的可控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1月符合 125Ⅰ粒子植入适应证的NSCLC患者20例,其中3D-PCT辅助CT引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3D组),CT引导徒手穿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徒手组),术前2 d内行CT定位扫描,得出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行术前预计划。术后即刻行胸部CT扫描,术后质量验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的靶区体积所占的剂量D90D100、100%和150%的处方剂量所占的靶区体积百分比V100V15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3D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V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徒手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粒子数、V100、E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2.492、4.725、7.258,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组术后剂量学参数和徒手组术后剂量学参数行单样本t检验,其中V100、CI、EI、HI、剂量误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2.278、4.637、4.616、-4.785,P< 0.05),两组术后V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125Ⅰ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安全可行,剂量学可控,且在粒子空间分布方面较徒手穿刺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 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升高,超声引导穿刺病理为精原细胞瘤。病例2,男性,20岁,胸痛10 d,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明显升高,CT引导穿刺病理为纵隔卵黄囊瘤。回顾文献,PMMGCT多见于青年男性,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可见巨大肿物多位于前纵隔,内部可见低密度囊性改变和钙化。精原细胞瘤血β-HCG升高,卵黄囊瘤血AFP明显升高。PMMGCT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敏感,首选含铂类的联合化疗,后可辅以手术或放射治疗清除残留病灶。结论 PMMGCT临床罕见,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应提高认识,为患者争取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