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 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 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 同期对照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术后给予草酸铂联合CF/5-FU静脉化疗。主要观察终点为肝转移率及DFS, 次要终点为OS和用药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65(9~119)个月, 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9.5%vs.28.6%, P=0.109), 肺转移发生率略高(28.6%vs.14.3%, P=0.256)。2组5年DFS(38.1%vs.42.9%, P=0.671)及OS(47.9%vs.45.0%, P=0.784)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多为Ⅰ~Ⅱ度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障碍。   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给予经肝动脉联合静脉系统化疗, 与静脉化疗相比, 可能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 D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 化疗副反应较轻, 可耐受。   相似文献   
42.
43.
44.
山西忻州事故中孕妇受照后第16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在山西忻州60Co 源放射事故中受到意外照射而罹患外照射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孕妇"芳"(孕19周)进行照后第16年的随访观察,以期了解辐射对育龄妇女的远后影响。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芳"病愈后常感到乏力,易患感冒;照后9年(32岁)头发全部变白,但无脱发;16年来月经量明显减少;31岁(受照后8年)在怀孕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体检仅发现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腋毛稀疏,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仅显示T3、T4增高,TSH减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b)增高。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用剩余染色体畸变估算的剂量为0.76 Gy。 其他指标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超声检查见双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多发囊性结节。骨密度检查结果发现2~4腰椎骨质疏松。结论 受照后8年,妊娠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与其既往受照有关;非癌症疾病表现明显;未发现罹患癌症证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随访1992年11月山西忻州辐射事故中意外受到60Co 源照射的妊娠妇女"芳"所产女婴"京"的生长发育情况,以观察研究宫内照射的远期效应及其现实意义。方法 除了进行一般医学检查外,应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率和稳定性畸变率,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_WISC)检测智商水平。结果 无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京"易感冒,但无其他疾患;月经和体格发育正常;不能进行简单数字加减运算,但可进行简单语言交流和写作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果均正常。染色体未见非稳定性畸变;FISH检测显示,染色体易位率为2.3%,提示染色体损伤剂量为0.61 Gy,推算"京"当年受到辐射的生物剂量为1.85 Gy。超声检查示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_WISC)测验结果显示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别为51、50和46,总智力优于0.01%的人群,低于99.90%的人群。结论宫内受照未影响"京"出生后的体格发育,对其智力发育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恶性肿瘤的证据。  相似文献   
46.
47.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 μg/dL,参考值5~25 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 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 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 8:00 a.m.血皮质醇为3.1 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相似文献   
48.
背景与目的尼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源化Ig G1型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肿瘤中提高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有多种,尼妥珠单抗对这些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尚缺乏报道。本研究探讨尼妥珠单抗对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培美曲塞、长春瑞滨在非小细肺癌细胞中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PC9人肺癌细胞作为观察对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微管、微丝的分布情况。结果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最为显著(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提示尼妥珠单抗促进PC9细胞中的微管和微丝聚集且排列整齐。结论尼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紫杉醇在PC9细胞中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促进微管、微丝聚集和诱导G2/M期阻滞有关。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可能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潜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UVB导致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活性氧(ROS)水平升高和细胞死亡的影响,并探讨转录因子Nrf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25 μmol/L的姜黄素预处理或无预处理,接受不同剂量的UVB辐射后培养12 h后采用MTT法、荧光探针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敲除MEF细胞存活率、ROS水平和Nrf2、HO1等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50 mJ/cm2的UVB照射导致MEF细胞内ROS水平在6 h内升高(t=16.65,P<0.05),存活率则在24 h后降低(t=15.89,P<0.05);而姜黄素预处理可以显著减轻UVB导致的ROS水平升高(t=11.88,P<0.05)和存活率降低(t=3.77,P<0.05)。UVB照射提高了Nrf2、HO1和磷酸化JNK、ERK的蛋白水平;姜黄素预处理则进一步增加了辐射诱导的Nrf2和HO1蛋白水平,但抑制了UVB照射导致的磷酸化JNK、ERK水平增加,而对p38没有明显影响。在Nrf2敲除的MEF中,UVB照射诱导的Nrf2和HO1蛋白水平被显著抑制,同时50 mJ/cm2的UVB照射导致ROS水平升高15倍(t=16.73,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至对照组的42.7%(t=-8.23,P<0.05),且姜黄素的保护作用也显著降低。结论 Nrf2对UVB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姜黄素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来减轻UVB导致的细胞ROS水平升高和存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50.
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细胞周期检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肿瘤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性、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造成现有的治疗普遍存在较大的缺陷。如外科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肿瘤的发生因素,复发和再发都是其不可跨越的障碍;而临床效果显著的放、化疗,则是依赖于使细胞产生不可修复的DNA损伤而走向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由于放、化疗缺乏靶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