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周期蛋门E(cyclinE)与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相结合,参与细胞由G1期进入S期,cvclinE的过表达可加速其进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vclinE在乳腺癌细胞中有过表达且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周期受电离辐射的调控,并且影响电离辐射的效应.为了探讨cvclinE的高表达是否影响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我们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外源性cvclinE基因导人人乳腺癌细胞MCF-7,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改变,为改进乳腺癌的放疗提供一些实验性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结果表明,乏氧、营养缺乏和低pH都能使V79细胞对亚德里亚霉素(ADR)产生抗性,提示实体瘤内此类细胞可能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乏氧细胞对活性氧的敏感性降低以及其ADR抗性不为钙通道阻断剂所逆转,说明其抗药机理可能与质膜有关,而不同于多药抗性(MDR)。  相似文献   
53.
在各项条件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P_(350)萃取尿钷分析法。尿样经碱性磷酸盐共沉淀,湿式消化后,用40%P_(350)溶液从硝酸—硝酸铝介质中萃取~(147)钷。最后以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制源,计数。此法的优点是:样品体积大,适于低活性样品分析;萃取剂可反复使用。缺点是专一性差,只供用于接触~(147)钷的工人和病人的内监测。  相似文献   
54.
红细胞的变形性是影响机体微循环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作者用激光衍射法测量了受60Co-γ射线照射小白鼠的红细胞的变形性,结果表明,受60Co-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的变形性明显变差,且随着照射量的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受损更加严重。提出红细胞变形性的测量有可能成为放射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5.
氯化镍对人红细胞膜损伤机理的波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镍对红细胞膜损伤作用的机理,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技术和园二色光谱技术,分别研究了氯化镍对人红细胞膜蛋白和重组于卵磷脂脂质体上band3蛋白的二级结构影响,同时采用5-脱氧不饱和硬脂酸标记的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了膜脂质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镍离子可使红细胞膜蛋白发生变性和不可逆聚合,使膜浅层脂质流动性增加;0.05,0.10,0.50mmol·L-1的镍可使band3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有减少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电离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当人体受照射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具有特异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职业性低水平照射的生物效应指标。这对职业受照人员的辐射防护和早期发现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的电离辐射效应,并探讨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下,染色体畸变与剂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镉对红细胞膜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漫反射光谱技术,用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MSL)、5-氮氧自由基硬脂酸标记(5-DS)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CdD12对红细胞膜蛋白构象、膜脂质流动性均有影响。在0.001 ̄0.100mmol/L剂量内,了子可使红细胞膜蛋白发生变性和不可逆聚合。结论膜蛋白的-SH基是镉作用的分子靶点;镉离子可使浅层膜脂  相似文献   
58.
八味地黄汤作为温补肾阳延缓衰老的经典方剂,一直在广泛应用并有不少的实验研究。本室的研究也表明该方可增强老年小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免疫衰老。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其损伤及修复与否势必与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DNA损伤及对损伤的修复能力等方面,探讨八味地黄汤延缓衰老的机理及其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59.
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的研究对提高癌症放疗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以Misonidazole(MISO)为代表的2-硝基咪唑类亲电子性增敏剂。近年来我们研究了3-硝基-1,2,4-三唑(简称硝基三唑)类化合物的放射增敏作用,其中一些硝基三唑-1-乙酰胺衍生物体外增敏作用强于MISO,且毒性小。考虑到一些具有异羟肟酸结构(—CONHOH)的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因此设计在硝基三唑分子中引入N~I-乙酰异羟肟酸侧链,合成了化合物(Ⅲ)和(Ⅳ),再转变为异羟肟酸的酯(V_1~V_5),希望能得到增敏作用强,毒性小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