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5 毫秒
51.
病例资料CT示右眶和右上颌窦后外侧壁骨壁及翼板见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局部相当于右侧中颅窝、颞窝及颞下窝软组织密度类圆形肿块,侵犯鼻咽、蝶窦、斜坡及右侧眶骨,向眶内生长,右眼球突出;右侧翼内外肌颞肌受累(图1、2)。  相似文献   
52.
李真林  卢春燕  胡刚  孙家瑜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08-13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在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0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层面准值16×0.75,螺距1,重建层厚1 mm,间隔0.7 mm;碘对比剂总量按患者体重计算,CTA延迟扫描时间用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法测定;重点运用专用软件测量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所需的所有参数.结果:Ⅲ型夹层26例,单个破口23例,多个破口3例.其中8例符合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14例,其中4例符合腔内隔绝术.16-MS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00%).结论:16-MSCTA可从局部到整体对瘤体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腔内隔绝术所需的各项参数,为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术前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3.
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展和应用动脉内膜下再通技术作为治疗左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途径。方法2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有典型的左锁骨下动脉窃血症表现。经股动脉穿刺,应用常规方法做顺行动脉腔内再通失败后使用经动脉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超滑导丝在导管和长鞘支持下穿入闭塞端动脉内膜下腔,经过闭塞段后顺利重新进入动脉真腔,继而用8mm直径球囊完成闭塞段扩张成形并置入8mm×40mm支架。结果治疗后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形态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转为正常。术后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消失。无动脉损伤或动脉栓塞并发症。结论应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安全、简便,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时可供选择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4.
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DSA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DSA对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70例非肿瘤肝硬化患者在接受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行DSA检查。对造影图像进行动态播放观察,记录APS出现时相、持续时间和相应区域肝实质染色特点,对非肿瘤性APS和肝癌造影特征作鉴别。对术中发现的小肝癌行节段性TACE治疗。结果170例肝硬化患者DSA检查中31.7%显示了APS相关征象(54/170)。术前CT检查未见APS的142例中21.8%在DSA中显示了APS(31/142)。23例增强CT不均匀强化病例均有DSA阳性发现,其中16例诊断非肿瘤性APS,7例因CT动脉期局部密度增高区在门静脉期无明显低密度表现而不能确诊肿瘤者,经DSA诊断为小肝癌,其中1例伴有肿瘤性APS。结论DSA对肝硬化患者APS的发现率高,有助于肝内非肿瘤性改变与肝癌的鉴别诊断并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5.
刘伟宾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08-108,124
探讨X线设备在部队卫生系统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基层卫生队和部队中心医院X线设备的利用情况,阐述了基层卫生队利用X线设备的必要性,建议基层卫生队的X线设备应积极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提高部队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军卫一号HIS系统与GE PACS系统集成项目的情况,着重叙述了本集成项目涵盖的数据层集成、应用层集成等四个层次方面的关键技术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7.
经肝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可能性及效果。方法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及肝脏功能等检查。移植术当日抽取患者自体骨髓30~50ml,分离出骨髓干细胞,经肝固有动脉注入。对于造影发现肝内有单发小肝癌者,先行肝段超选择TACE治疗,再选择性插管至正常肝动脉供血区,注入骨髓干细胞。术后1周、2周、1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复查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例造影发现合并单发小肝癌。20例患者中,14例有效,6例无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发热、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结论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部分肝硬化患者用此方法治疗近期有效;治疗中通过肝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显现的早期肝癌。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床表现为静息痛等下肢严重缺血症状。经同侧、对侧股动脉或右肱动脉等途径,主要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方法对平齐闭塞端血管进行顺行开通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成功使导丝和导管经平齐闭塞端进入并通过闭塞端,完成再通治疗,其中11例(11/12)使用了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在髂、股动脉共植入支架19枚;1例髂总动脉、2例股浅动脉和2例胫(胫前、胫后)动脉平齐闭塞病变因无法使导管导丝嵌入闭塞起始部而终止再通操作,再通成功率为70.59%(12/17)。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踝臂指数(ABI)平均值从0.47上升至0.71。6个月近期随访无症状复发,8、12和24个月各有1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中1例复查CAT显示支架内完全闭塞。结论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进行再通治疗可以获得安全而良好的临床疗效,拓展了介入治疗对于复杂、严重下肢缺血病变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9.
大脑胶质瘤病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2例GC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影像学特征。结果例1男性4,3岁,镜下未见正常皮髓质结构,星形细胞增生,密度略高,局部星形细胞三五成群,细胞核有轻度异型性,组织学仅可考虑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例2女性5,5岁,镜下见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性增生,细胞密度明显增高,细胞核呈圆形短梭形,有一定异型性,增生的细胞部分为星形细胞,其中可见少量胖细胞型星形细胞;部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结合影像学,2例均诊断为GC,WHOⅢ级。结论 GC是一种少见的胶质细胞肿瘤性弥漫性增生、预后较差的肿瘤。组织病理学可表现为低或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肿瘤性微血管增生及坏死少见,核分裂少见;MRI显示肿瘤累及大脑半球3个以上脑叶,多呈弥漫性生长。确诊依靠影像学与组织学密切结合,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0.
讨论有关DR的常见故障,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提出造成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着重说明DR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及设备维修人员如何做好保养的重要性,以减少设备的突发性故障,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从事放射科维修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