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对脑血流量(CBF)评估的相关性。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级)2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22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16例]行常规MR平扫、3D-ASL、DSC及增强T1WI检查,分别测量肿瘤实性区最大CBF、近瘤周区及镜像区CBF,计算肿瘤实性区及近瘤周区rCBF;评估两种灌注方法rCBF的相关性。结果:70例星形细胞瘤3D-ASL和DSC法实性区rCBF(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下同)分别为3.069、2.151和3.7943、3.825,相关系数r=0.944;两者近瘤周区rCBF分别为0.913、0.576和1.095、0.783,r=0.732。高级别胶质瘤(HGG)组(38例)3D-ASL和DSC法实性区rCBF分别为3.662、2.054和4.179、3.468,r=0.918;两者近瘤周区rCBF分别为1.171、0.760和0.974、0.703,r=0.757。低级别胶质瘤(LGG)组(32例)3D-ASL和DSC实性区rCBF分别为2.109、2.205和2.591、3.988,r=0.931;两者近瘤周区rCBF分别为0.781、0.438和0.965、0.944,r=0.840。结论:3D-ASL与DSC法测量星形细胞瘤实性及近瘤周区rCBF值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且LGG组相关性更好,提示3D-ASL对星形细胞瘤CBF的评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23.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为Ⅰ型或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与HSV-2)侵犯脑实质所致1。以前HSE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达70%2,尤其是HSV-2脑炎绝大多数为新生儿,除死亡率高外还可有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无环岛首(acyclovia)应用于临床,HSE的治疗效果已大为改善。及早的定性诊断,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及致残率具有重大作用3。目前临床上HSE确诊的方法是脑组织活检与CH、血清抗体测定。本病影像学检查能够获得早期的诊断,明确显示病变部位与范围,排除其他病变,并可随访治疗效果。现就单纯瘤疹病毒性脑…  相似文献   
24.
男 ,42岁。双下肢麻木一年伴无力半年、大小便失禁。体检 :双下肢肌力Ⅲ级 ,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 ,双侧查达克征阳性 ,T12以下感觉减退。脑脊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 :T10~11水平跨椎管内外一哑铃形肿物 ,包膜完整 ,边界清楚 ,大小4.5cm×3.6cm×3.2cm ,T1WI图上肿瘤大部分呈与脊髓等或略高信号 ,内外两端包膜下见小的条状与三角形低信号区(图1) ,T2WI图上肿瘤呈略不均匀的中高信号(图2)。静脉内注射Gd DTPA增强扫描 ,肿瘤较明显而均匀地强化。椎管内的肿…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报告的外伤后脑梗塞(PTCI)病例均为外伤后出现中风症状,CT表现符合脑梗塞。脑梗塞位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区者4例、右颞顶叶皮层下区1例,均为类圆形;位于左枕叶、右颞顶叶各1例,为扇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大小为0.9~6.5cm(平均2.49cm),CT值为12~21HU(平均17.4HU)。PTCI最重要的发生机制为外伤所致占位效应压迫脑血管及脑血管痉挛。PTCI之CT诊断须严格掌握标准。  相似文献   
2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CO)的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病理证实(6例)或丹那唑治疗有效(3例)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平扫(9例)与增强扫描(4例)资料。结果:病变均位于子宫附近,呈圆或类圆形囊状;平均直径5.6cm;与骨胳肌相比、为等密度为主的等、低混杂密度(8例)或等密度(1例),平均CT值33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平均34.9Hu);病灶与邻近结构界限不清,邻近肠系膜脂肪内见条索状影。结论:EMCO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主要是子宫附近的囊性、等或以等密度为主的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结构有粘连。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分析了10年间110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其主要X线征象为膈上疝囊征(102例,93%)、疝囊内出现胃粘膜纹(79例,72%)、食管胃环征(63例,57%)与下食管括约肌上升与收缩(64例,58%),间接X线征象为膈裂孔增宽、胃底贲门区粘膜牵引征、胃内容物返流与食管下端第三收缩波。诊断本病需具备上述两项以上的主要征象。正确诊断与发现本病的两大要素为理解胃──食管前庭部解剖与生理、正常X线表现,并运用适当的X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