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续惠云  罗明志  孟芮  张维  高翔  李文建  商澎 《医学争鸣》2008,29(17):1551-1554
目的:观察重离子辐射后人骨肉瘤细胞MG-63、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ESF-1和人胚胎肝正常细胞HEL-1的生存和增殖情况,及重离子辐射和模拟失重环境处理后家蚕卵的孵化和发育情况,初步探讨重离子辐射对细胞及复合环境对家蚕卵的一些生物学效应.方法:利用超导磁体模拟失重环境,利用重离子加速器产生12C6 离子,用不同剂量辐射细胞和家蚕卵,检测在重离子辐射后细胞的存活和克隆形成能力及复合条件下家蚕卵的发育情况.结果:HEL-1细胞在0.1Gy时存活率已经开始降低,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这种影响也增加,到1.5 Gy时存活率降低50%.ESF-1细胞在1.5 Gy时存活率下降约20%,但辐射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存活率影响不大.HEL-1和ESF-1细胞受到0.1 Gy的辐射后克隆形成能力就明显降低90.2%和79.1%,而MG-63细胞一直保持较高的克隆形成率,直到1.5 Gy时迅速降低75%.家蚕的出蚁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到30 Gy时出蚁率降到2.22%.当辐射剂量为0~10 Gy时,家蚕卵在两种不同重力条件下的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当辐射剂量增加到15,20和30 Gy时,失重环境明显促进了家蚕卵的孵化.另外,失重环境下家蚕卵的孵化时间比正常条件下缩短约3 d左右.同时,高剂量的辐射处理会延迟家蚕幼虫的生长.结论:重离子辐射降低了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同时影响了家蚕从受精卵到幼虫的发育,降低了出蚁率.失重环境可以缩短家蚕卵的孵化时间.  相似文献   
82.
三种瘤细胞对重离子和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瘤细胞对重离子和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方法:以人肝癌SMMC-7721,宫颈癌HeLa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为材料,用集落形成法研究了细胞经γ射线和重离子处理后的存活情况,结果:细胞经γ射线处理后均表现为有肩区的存活曲线,属多靶击中模型,细胞经重离子处理后表现为无肩区的存活曲线,属单靶击中模型,在细胞存活分数为50%和10%时得到SMMC-7721,HeLa,B16细胞的RBE值分别为3.40,2.76,4.67和1.88,1.53,2.22,结论:在相同剂量下,重离子能更有效地杀灭瘤细胞。γγ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p53腺病毒重组体(AdCMV-p53)转染对p53缺失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腺病毒重组体(AdCMV—p53/GFP)转染经0、0.25、0.5、1.0、1.5、2.0Gyγ射线辐射的H1299(nullp53)和PC-3(nullp53)细胞,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源性p53表达,用克隆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辐射联合AdCMV-p53转染组p53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辐射组、单纯AdCMV—p53转染组和辐射联合AdCMV—GFP转染组同种细胞p53阳性率(P〈0.05);AdCMV—p53转染不仅明显提高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而且与肿瘤细胞组织来源有关。结论p53腺病毒重组体转染对p53基因缺失肿瘤细胞低剂量辐射敏感性的增强作用与肿瘤细胞来源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分析基因层面的差异表达,以探讨与肠梗阻相关的发病基因和治疗靶基因。方法在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neexpressionomnibus,GEO)中收集到10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数据,其中小鼠粘连小肠组织术后1、3、7、和14d时间点的基因芯片数据共8个,小鼠正常小肠组织芯片数据2个,应用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微阵列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analysisofmicroarray,SAM)方法,分析10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生物学分析。结果肠粘连的发生伴随着大量应答刺激的基因表达上调,且这些基因产物都分布在细胞膜上。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Hmgcs2基因的表达上调出现在术后3~14d,融助5基因的表达上调出现在术后14d。结论粘连的发生可能与应答刺激的基因及其分布于细胞膜上的基因产物有关,Hmgcs2和s抚幼5基因可能与因粘连而导致的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为发现肠梗阻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张新阳        贺鹏博        刘新国        戴中颖        马圆圆        申国盛        张晖        陈卫强        李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10):1223-1228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单视图断层成像三维(3D)重建方法,在减少数据采集量和降低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对不同患者进行CT图像的3D重建。方法:对不同患者的CT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和模拟生成对应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并进行数据归一化操作。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出一个普适于不同患者的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部署在测试数据集上,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结构相似性(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对重建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用不同患者的单张2D图像分别重建出质量较高的3D CT图像,MAE、RMSE、SSIM和PSNR分别为0.006、0.079、0.982、38.424 dB。此外,相比特定于单个患者的情况,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重建速度并节省70%的模型训练时间。结论: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可通过不同患者的2D单视图重建出相应患者的3D CT图像。因此,本研究对简化临床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当中的图像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 ,如果使用管理不当 ,不仅会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还会污染环境 ,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 ,甚至遗患于子孙后代。下面概述我们在管理上的主要做法和一些经验教训。一、管理方法1 .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辐射安全工作技术性强 ,责任重大。为了搞好这项工作 ,从建所之初历任所领导都特别重视 ,成立了辐射防护专门机构。这个机构随科研形势的变化有时是研究室 ,有时是研究所直属组 ,人员多时 30多人 ,最少时 6人。…  相似文献   
87.
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骨髓移植预处理、核辐射事故、核武器损伤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机理常与活性氧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表达及其信号传导有关,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早期放射性肺炎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两个阶段,由此造成的呼吸衰竭是放射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放射性肺损伤一旦发生,临床上目前没有令人满意治疗措施,因此,  相似文献   
88.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类正常肝细胞经γ射线诱导染色体损伤的动态修复。方法应用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对人类正常肝脏细胞经γ射线照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后48h内的动态修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照射后原初染色单体断裂和等点染色单体断裂数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染色单体断裂显著多于等点染色单体断裂;经过24h的继续培养,这两种类型的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复,约50%染色单体断裂得到修复,而等点染色单体断裂的修复率最多为15%;经过48h的照射后培养,染色体损伤的水平与24h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染色体损伤的主要形式是染色单体断裂,易于修复;虽然等点染色单体断裂数量较少,但修复困难。提示等点染色体断裂是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死亡和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总结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在物理学期刊出版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为同类及其他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原来采用LaTex排版模式的《原子核物理评论》为例,介绍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在物理学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实践。【结果】 《原子核物理评论》引入该平台后,在保证内容及版式规范、准确的基础上,编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一次制作即可多元化、多形态、多渠道发布,便捷地为作者提供优质的可持续服务。【结论】 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具有效率高、交互性强和资源可重用等特征,极大地优化了出版流程,有利于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程。  相似文献   
90.
背景:单一的血液学分析仅能针对辐射损伤后某个时间点机体的损伤情况,并不能反映机体辐射损伤后的较长期的累积状况。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确定X射线对小鼠的辐射损伤后尿液和血液中辐射损伤标志物。 方法:取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0(假辐射),3,9,27 Gy X射线头部辐射,分别于辐射后24 h和5 d后采血检测。另取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0(假辐射),9,27 Gy X射线头部辐射,分别于辐射前2 d和辐射后第5天收集24 h尿液检测。采集的血液及尿液进行1H-NMR分析。 结果与结论: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辐射后,血清中天冬氨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碱性磷酸酶在9 Gy X射线辐射后有显著性升高,表明低剂量头部辐射可能引起肝脏或者骨骼中辐射损伤修复增加;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辐射后第5天出现显著降低,表明小鼠经头部辐射后引起了全身氧化应激效应。尿液中N-乙酰甘氨酸和-胸苷在接受各剂量X射线辐射后均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头部辐射后尿液中的辐射损伤标志物。尿液中3-羟基-2-甲基苯甲酸-3-氧硫酸盐在接受9 Gy X射线辐射后升高了2.5倍,可以作为中低剂量辐射损伤的特异标志物;尿液牛磺酸在27 Gy X射线辐射后升高20%,可以作为高剂量辐射损伤的特异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