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陈小花        ' target='_blank'>  狄翠霞      ' target='_blank'>  赵大鹏        ' target='_blank'>  窦志慧        ' target='_blank'>  徐彩鹏        ' target='_blank'>  张雪甜        ' target='_blank'>  张红      ' target='_blank'> 《现代肿瘤医学》2021,(17):3002-3010
目的:评价三阴性乳腺癌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提高三阴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至2020年。由两位研究者按照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6篇,其中中文文献29篇,英文文献7篇。结果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p5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OR=2.29,95%CI(2.06,2.55)],p53阳性组的淋巴转移率高于p53阴性组[OR=1.96,95%CI(1.20,3.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53的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TNM分期无关[OR=0.49,95%CI(0.08,2.9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三阴性乳腺癌p53阳性组的总生存率低于p53阴性组[OR=0.36,95%CI(0.2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阴性乳腺癌p53阳性组的无病生存率低于p53阴性组[OR=0.32,95%CI(0.23,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p53的阳性表达没有相关性[OR=1.17,95%CI(0.83,1.6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成为预测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62.
为解决在主动式肿瘤治疗中治疗计划系统和加速器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需要研发智能终端系统建立DICOM服务器,从而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智能地实现位置-剂量联动。智能终端的医学图像数据来自西门子的CT-SIM系统,对该医学图像作了详细的研究解析工作。经过研究证实,该图像符合DICOM 3.0标准以及DICOM RT标准,为智能终端系统DICOM服务器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初级纤毛是一种由微管构成并突起于细胞表面的细胞器。初级纤毛的结构在某些疾病中会发生改变,特别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显微影响,分析初级纤毛的形态结构,有助于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传统分析方法主要采用Photoshop软件画线量取其长度指标,因此存在准确度低、重复性差、分析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色彩分离技术,将细胞与初级纤毛有效分离;并对比分析中值滤波、均值滤波、Sobel、Roberts、Prewitt、Log算子多种算法对初级纤毛形态边缘的保持效果,选取Prewitt、Log算子,改进并提升边界提取效果;再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去除杂质;最后通过连通域标记获得每个初级纤毛的周长与面积参数。与传统方法对比,本研究方法测量初级纤毛结构参数的时间由50~80 min减少为2 s,相对误差ω提高了19.08%以上,达到了快速精确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B超、X线模拟定位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等医学影像技术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重离子适形放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2011年7月27例重离子束照射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医学影像方法在治疗前进行定位及治疗后疗效评价,以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离子束照射定位方式及影响精确度的因素.结果 B超、X线模拟定位机、CT等在重离子照射治疗定位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超在浅层肿瘤中定位简单方便,且便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优于X线模拟定位机;CT在深部肿瘤中定位精确,确定靶区和治疗计划,优于B超及模拟定位机.结论 应用B超、CT等确定重离子照射靶区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是非常必要的.B超经济实用,简单快捷,在浅层肿瘤中作用理想;CT显示解剖图像清晰,并可在适形放疗中根据肿瘤亚临床区域及治疗需要投影形状设计射野制定治疗计划,且方便验证.B超、X线模拟定位机、CT三者结合在重离子适形放疗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来源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由于紫外线长期照射、热损伤及化学等因素,病变多发生于面部等暴露部位[1-2].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常规射线放疗等治疗为主,特别是高分化的恶性肿瘤,常规照射敏感性差,易复发.我们应用碳离子束辐射治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肿瘤H22为实验肿瘤模型,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①空白对照组;②12C6+本底照射对照组;③12C6+LDR+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1+D2)组;④12C6+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2组;⑤12C6+诱导剂量组:D1组。观察各组局部照射后10d、20d的肿瘤生长状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R(D1+D2)组于第10天、20天均具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P〈0.05-0.01),且抑制率高于D2组,表明12C6+束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可明显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瘤率。LDR组全身照射小鼠瘤组织周围可见部分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可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癌作用,其增强效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7.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提供一个剂量的电离辐射摧毁癌症细胞,同时保留周围的健康组织的最大完整性。不幸的是,辐射诱发的正常组织损伤,仍然是癌症放射治疗中限制总照射剂量的一个因素。早期和晚期不良反应,不仅限制辐射剂量,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损伤是最常见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辐射引起的纤维化是伤口愈合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辐照内皮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凝血和血栓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辐射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有望改善未来的治疗策略,对防止或减少放疗的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人参皂苷Rh2对小鼠X射线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h2对X射线辐射损伤所致遗传毒性和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接受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灌胃给予5、10和20 mg/kg剂量的人参皂苷Rh2,24 h后以碱性彗星电泳方法观察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以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骨髓微核形成情况,以MTT法测定刀豆球蛋白和脂多糖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人参皂苷Rh2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X射线所致小鼠外周血DNA损伤和骨髓微核形成,对辐射所致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下降也有明显的防护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Rh2对X射线所致遗传损伤和辐射防护均有明显保护作用,有望成为辐射防护药物。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ET/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om、维普、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日期截止2013年7月11日,获取PET/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地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对其敏感度(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结果 检索获得1 006条记录,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3篇,中文文献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SEN合并、SPE合并、+LR合并、-LR合并、DOR、AUROC,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分别为0.73(95%CI:0.70~0.76)、0.96(95%CI:0.95~0.96),7.86(95%CI:5.30~11.65)、0.35(95%CI:0.28~0.45)、31.63(95%CI:17.17~58.25)、0.92(95%CI:0.89~0.94)、20%和73%。结论 PET/CT对比手术后病理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中度的敏感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可作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注射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癌动物模型,并与传统涂抹法相比较,为颊囊癌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随机将81只金黄地鼠分为注射组、涂抹组和空白对照组。DMBA丙酮注射组60只地鼠,将注射浓度预设为0.5%、0.4%、0.3%、0.2%、0.1% 5个组,每组12只地鼠,每周两次,于注射后每周进行大体观察、监测体重并计算肿瘤生长率,至3、6、9、12周麻醉后各处死3只,进行组织学观察;涂抹组15只地鼠,以0.5% DMBA丙酮涂抹,每周三次,至6、9、12、15、18周后麻醉处死3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12周全部处死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注射浓度组04%、03%、0.2%、0.1% 分别在13,9,12,16周时出现约为0.8 cm×0.6 cm×0.5 cm大小的肿瘤;12周时成瘤率分别为25%、87%、42%、58%;死亡率分别为48%、11%、13%、10%;相比0.5% DMBA丙酮涂抹组,12周时成瘤率为48%,死亡率为37%,至18周时才出现颊黏膜高分化鳞癌。结论经筛选采用03% DMBA丙酮液注射法可诱发形成口腔鳞癌动物模型,缩短建模周期,降低建模成本,能为科学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