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4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99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500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28篇
综合类   618篇
预防医学   35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3篇
  16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13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使用反距离权重内插法绘制中国1990年代肿瘤分布地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绘制中国1990年代死因回顾1/10人口抽样调查肿瘤分布地图,展示中国1990年代肿瘤的地理分布和区域性集中趋势。方法 利用1990年代的全国死因抽样调查数据,根据中国1964年人口年龄分布计算标准化死亡率,以中国1990年代数字地图为背景,在Arcview软件支持下,利用反距离权重内插法(IDW)预测非采样地区的死亡率数值,绘制肿瘤死亡分布地图。结果 现已完成全国1990年代肿瘤分布地图绘制,与填充法相比,IDW所绘地图死亡率分布边续且过渡平滑,显示出肿瘤地区分布特点。结论 利用IDW根据抽样区域数据预测其他区域数据,可以实现用抽样数据绘制全国肿瘤分布地图,结果仍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肿瘤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盐酸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经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氏技术,动脉插管后选择性在肿瘤供血动脉处灌注盐酸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间隔为3~4w,观察肿瘤改善情况及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benefitresponse,CBR)。结果PR2例(10.5%),NC6例(31.6%),SD6例(31.6%),5例无法评价。Kaplan-Meier法计算6个月和9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2%和31.4%。频数分布法计算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中位进展期为3.1个月。临床受益率为38.2%。结论经动脉内灌注盐酸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是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受益反应。  相似文献   
93.
结直肠癌临床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消化道肿瘤,在众多肿瘤研究中是最佳的模式之一。加强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研究,包括术前是否肠道准备、腹腔镜应用的利弊、随诊程序及随诊的必要性等前瞻性、大样本和随机临床应用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结直肠癌的治疗、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4.
在人体临床研究中,受试者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待受试者,尤其是受试患者,如何才能够真正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伤.是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人权意识不断加强,整个社会对受试者的利益及处境都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新闻媒体也经常披露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不能公正地对待受试患者,有的甚至存在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95.
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埃罗替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喆  戴媛媛  汤致强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0):1227-1229
盐酸埃罗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可逆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阻断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生长.临床前研究表明其对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有抑制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对多种肿瘤有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较轻,与化疗药物合用不增加毒性.2004年经FDA批准上市,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6.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疼痛治疗的过程中,机体会对药物产生生理耐受现象,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种药理作用(包括止痛作用)的剂量-效力曲线发生右移,从而导致要维持相同的药效,必须不断加大用药剂量.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其分子机制极为复杂. 1阿片受体以及阿片类激动剂作用于受体后的效应 阿片受体按照其与不同高度选择性配体的特异结合力以及它们激动后产生的不同生理效应划分为μδ、κ 3种,每种又分为数个亚型.其中μ受体对吗啡和其它临床使用的阿片镇痛药的亲和力明显高于δ和κ受体.  相似文献   
97.
世界上每天有350万人受着癌症疼痛的折磨。世界卫生组织已制定了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控制癌痛的计划。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方针,开设了止痛门诊,采用多种止痛手段为疼痛的癌症患者服务。处于各个阶段的癌症病人都需要控制疼痛。1/3左右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伴有疼痛,而2/3以上晚期癌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至11月在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45例)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50例)。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麻醉组患者的MAP、HR在切皮前和切皮后1h较麻醉前波动较大,2组患者的SpO_2水平均较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麻醉前的皮质醇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全身麻醉组的上述指标在切皮前和切皮后1h时变化较复合麻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复合麻醉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低于全身麻醉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老年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且麻醉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方法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各项药学服务工作。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有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损害,使输液配制更加科学、安全,而且由于药师的参与,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结论临床药学工作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广泛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患者颈部淋巴结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每年递增约6%,已经成为美国女性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1],在15 ~24岁年龄段中,甲状腺癌患者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7.5% ~ 10.0% [2-4].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60% ~ 80%,易发生区域淋巴转移,文献报道淋巴转移率达27%~82% [5-7].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惰性"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判断不同治疗方式效果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跟踪随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没有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报道,现有报道大多为回顾性研究,由于有的资料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专业术语不统一等原因,难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对原发灶及颈部治疗标准争论较多,尚没有统一.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对有临床颈部淋巴转移(clinical N+,c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患侧改良性或区域性颈淋巴清扫,而对临床上通过触诊、B超、CT、MRI、PET等检查均未能证明存在淋巴转移(clinical NO,cNO)患者的颈部处理存在较多争议,争议较多主要原因是颈部淋巴转移对乳头状癌预后的影响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