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4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欧洲放射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放射生物专业组)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2007年6月3~7日在北京天坛饭店成功举办了"临床放射生物学学习班(ESTRO/CSRO 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 course)"。此次学习班主要针对临床放疗医生提高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授课教授来自欧美各大研究机构及著名大学,包括Prof. A van der Kogel, Prof. B Wouters, Prof. M Joiner, Prof. M Verheij, Prof. V Gregorie, Prof. W Dorr。所有教师均具有丰富扎实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62.
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u MZ  He LR  Lu TX  Chen YY  Hu YH  Cui NJ  Xu GZ  Gao L  Xiao GL  Zhang SW  Cai Y  Li DM  Chen LH  Wang FY  Sun Q  Zhu L  Sheng G  Gao HJ  Bao YH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32-937
目的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增敏作用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211例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CMNa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两组放射治疗方法、程式和剂量相同。采用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分期,以CTC2.0标准评定早期不良反应,以RTOG/EORTC晚期毒性标准评定晚期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处理,两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用t检验,生存率统计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8.4%,B组为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3年生存率与N分期(N(0-1)86.9%,N(2-3)73.8%,P〈0.001)、T分期(T(1-2)85.6%,T(3-4)79.3%,P=0.014)、总分期(P=0.039)及分组因素(A组88.4%,B组75.2%,P=0.010)相关。A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5年无转移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8%、74.9%和77.7%,B组患者分别为63.0%、63.0%和6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2和0.010)。对5年总生存率的亚组分析显示,两组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Ⅰ~Ⅱ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为N分期(RR=3.288)、T分期(RR=2.147)和CMNa(RR=0.40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MNa的使用不会增加放射损伤的发生,长期随访未观察到明显的神经、心脏毒性。结论CMNa能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的远期疗效,Ⅲ~Ⅳ期患者生存获益明显;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3.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死亡率为癌症ⅱ死亡的第1位[4].占肺癌8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诊时能手术治疗者仅占20%~30%,约64.3%在不同治疗时期需行放疗[2].除早期NSCLC手术能取得比较满意疗效外,对有潜在手术治疗机会的ⅢA(N2)期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为佳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对 (E)- (2')-脱氧-氟亚甲基胞苷 [(E)- 2- deoxy 2 (fluoromethylene) cytidine, FMdC]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方法 : 在人类宫颈癌细胞系 C33 A和 C4 I, FMdC和 PTX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应用 MTT和克隆形成分析。两种药物的细胞毒性相互作用应用 Isoborogram分析。常规照射剂量 2 Gy时的放射增敏比( sensitive enhancement ratio, SER)定义为 2 Gy时对照组存活分数( survival fraction, SF)和药物处理组 SF之比 (SER2Gy)。结果: PTX增加 FMdC 对 C33 A和 C4 I 细胞的细胞毒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单药 FMdC对 C4 I和 C33 A的 50%抑制浓度( 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 139.5 nmol/L和 46.7 nmol/L。在 C4 I细胞, 0.25 mmol/L、 0.5 mmol/L和 1.0 mmol/L PTX降低 FMdC的 IC50至 58.0 nmol/L、 40.6 nmol/L和 20.9 nmol/L。在 C33 A细胞, 0.25 mmol/L、 0.5 mmol/L和 1.0 mmol/L PTX降低 FMdC的 IC50至 32.1 nmol/L、 23.3 nmol/L和 9.1 nmol/L。 Isoborogram分析表明 , FMdC和 PTX的细胞毒性效应为相乘作用。应用克隆形成分析,照射前用 30 nmol/L FMdC处理指数生长期 C33 A和 C4 I细胞 48 h或照射后立即单用 0.25~ 1.0 mmol/L PTX, 均能观察到各自的放射增敏作用 ; 如果两药联合应用,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在 C4 I细胞系 , 单药 30 nmol/L FMdC和 0.5 mmol/L PTX的 SER2Gy分别为 2.08± 0.66和 1.76± 0.30,而两药联合时的 SER2Gy为 3.18± 1.32。在 C33 A细胞系,单药 30 nmol/L FMdC和 0.5 mmol/L PTX的 SER2Gy分别为 1.32± 0.24和 1.36± 0.10,而两药联合时的 SER2Gy为 1.96± 0.18。结论:己酮可可碱能增强体外 FMdC的细胞毒性和对宫颈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65.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王绿化 《癌症进展》2008,6(2):141-146
对于放射治疗中发生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损伤,目前尚未能建立临床适用的预测放射性损伤模型。各种研究希望通过探寻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多态性与放射性损伤之间的关系来了解放射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基因的多态性不但可以改变蛋白的功能,还可能影响到个体正常组织对受损DNA修复的能力。ATM、XRCC1、BRCA1/2、ERCC2、SOD2、DNA ligase Ⅳ和TGF—β1等基因的SNPs与增加放射性损伤可能性相关,这些基因是目前有关放射性损伤研究的活跃领域。未来在放射性损伤相关性的研究中,只能依靠大样本量、严格的对照研究才能获得确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肿瘤放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radiation oncology)的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放疗已成为当今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中国肿瘤患者中约有70%接受放疗,日本新发现的患者中50%用了放疗,美国新发现的50%~60%用了放疗。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疗治愈,5%为药物治愈。但传统放疗对一些肿瘤,尤其是一些中晚期肿瘤的疗效并不理想,肿瘤难以根治。为了解决肿瘤细胞的放疗抗拒问题、进一步提高放疗的治愈率,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使放疗疗效得到不断的提高。在众多研究中,放射增敏剂(radiosensitizer)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7.
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10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 10例全部经手术治疗。术后化疗 4例 ,所用药物包括表阿霉素 (E ADM)、丝裂霉素 (MMC)、5 -氟尿嘧啶 (5 FU)、顺铂 (DDP)。其中3例因肝转移行肝动脉插管化疗及碘化油栓塞 ;2例行局部放疗 ,1例瘤床照射 5 0Gy ,另 1例胰头部复发照射 4 5Gy。结果 :目前仍生存 5例 ,最长已生存 2 6年 ;死亡 5例 ,存活时间分别为 2年、2年、2年 3个月、3年、13年。结论 :手术是治疗恶性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化疗具有一定疗效。肝转移病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或栓塞加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8.
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术前放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材料与方法1979年11月至1996年12月,164例食管癌患者接受术前放疗及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均为鳞状细胞癌。放疗采用前后两野垂直照射,肿瘤剂量30~40Gy,照射15~20次/3~4周。常规免疫组化链霉素亲和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结果PCNA蛋白表达呈胞核内弥散分布的棕黄色颗粒,食管鳞癌呈100%表达,阳性细胞数≤25%为低表达,>25%为高表达。放疗后高表达率高于放疗前高表达率,P=0.03;放疗前、后PCNA蛋白表达对生存均有明显影响P=0.02、P=0.03,并且放疗前、后PCNA蛋白高、低表达的预测性不一致。结论(1)食管癌放疗后PCNA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存在加速再增殖;(2)疗前、疗后PCNA蛋白表达的预测性不同,可指导临床选择最有效治疗方案,可作为评价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9.
姚波  李晔雄 《癌症进展》2004,2(6):462-467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极少见,仅占所有NHL的1%~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对侧睾丸受侵率高,易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结外器官.ⅠE/ⅡE期病人睾丸切除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晚期病人以化疗为主.对侧睾丸预防照射可降低其复发率,但中枢神经系统的预防性鞘内注药是否降低复发率还有争议.该病复发率高,预后差,国际预后指数与其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0.
滤泡淋巴瘤     
李晔雄 《癌症进展》2004,2(3):166-173,216
滤泡淋巴瘤是常见的淋巴瘤,大部分病人年龄超过50岁,诊断时多为晚期,伴有脾和骨髓受侵.单纯放疗可以治愈早期Ⅰ~Ⅱ级滤泡淋巴瘤,10~15年总生存率约为50%.目前仍不清楚化疗联合放疗是否改善了总生存率.Ⅲ~Ⅳ期滤泡不可治愈,治疗方法包括观察、单药化疗、联合化疗、干扰素、放疗、单克隆抗体和高剂量化疗加骨髓移植.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高,但未改善总生存率.高剂量化疗加骨髓移植可能对复发或进展的滤泡淋巴瘤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