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7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位于幕上,以额叶多见,其中1例为双侧多发,幕下1例位于小脑半球.影像学上,多数病灶边界模糊,累及灰质和白质,以白质为主,可有水肿,有不同程度斑片样或脑回样强化,部分类似肿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和MRI在该病的诊断和随访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病理证实的前颅凹底脑膜瘤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13~79岁,平均62岁.均行MRI检查(增强16例);15例行CT检查(增强8例).分析CT、MRI影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7例前颅凹底脑膜瘤,起源于嗅沟15例,前颅凹底6例,眶顶4例,鞍结节向前生长2例.多数水肿明显,均匀增强;少数不均匀增强,并出现脑膜尾征,少数伴钙化、坏死、囊变和出血.累及邻近颅骨时引起骨质增生.结论:前颅凹底脑膜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 ,但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3.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3例,腰骶椎4例,共累及13个椎体,除2例椎体呈破坏塌陷改变外,其余椎体呈不同程度的膨胀性破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常呈混杂信号,呈低、中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均匀强化。结论MRI对脊柱骨巨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 MRI在复杂型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治疗的复杂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手术结果,评价复杂型肛瘘的MRI分级及MRI诊断主管、支管、内口、脓肿的准确性。结果:复杂型瘘管T1WI可见10条或多条状等或稍低信号,T2WI、T2WI抑脂及SPAIR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瘘管壁明显强化、脓液不强化。MRI诊断与手术所见对照,显示肛瘘内口、外口、主管、支管和脓肿符合率分别为88.00%、100%、97.37%、70.00%和100%。结论:MRI在复杂型肛瘘术前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SABC)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26例SABC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26例SABC患者接受X线及CT检查,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14例位于长骨,9例为偏心型,5例见骨皮质破坏。23例患者接受MR检查,19例见囊腔,11例见液-液平面,9例见囊间隔,7例瘤周见骨髓水肿。 结论 SABC 的MRI表现复杂多样,因原发病变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多数仍具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共性MRI特点。结合X线、CT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与临床症状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钢 《海南医学》2004,15(8):75-76
目的 探索外伤性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搜集1999年-2002年经手术证实外伤性急性胰腺炎病例10例。男性8例,女性1例,儿童1例,年龄在10-45岁之间,平均31岁,均采用EG9800CT薄层1.5cm-3.0cm横断面多次扫描,结合临床症状、体检和诊断性腹部穿刺及临床手术所见,观察和评价外伤性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形态,特征及胰腺周围组织改变等并发症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0例外伤性急性胰腺炎中有9例均为复合性外伤,1例单-腹部外伤,临床表现有8例不同程度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2例无明显腹部症状,经诊断性腹穿10例均为阳性,手术证实;3例胰腺头挫伤,5例胰体部挫伤,2例胰头体部挫伤合并十二指肠降部穿孔,外伤性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10例胰腺形态肿大、结构不清(12小时后),大量腹腔潴留液、小网膜囊积液,胰腺头体部血肿3例,假性囊肿2例,腹腔内游离气体2例。化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血、尿淀粉酶增高。结论 外伤性急性胰腺炎;部份存在复合性外伤。早期腹部症状并不典型,24-48小时后出现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继性腹痛、腹胀、发热、进行性大量腹水。CT表现主要胰腺结构不清、血肿.周边粘连、大量腹水及小网膜囊内积液,假性囊肿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技术探究肩关节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肩袖损伤患者及100例正常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全部受试人员肩关节扫描,测定并分析肩关节骨性结构指标,分别比较正常组及患者组左右两侧指标参数的差异及组间指标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受试者各指标左右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患侧肱骨头侧头结节仰角显著大于健侧及正常组(P0.05);患者组患侧肩胛盂向上倾斜角及扭转角显著大于健侧及正常组(P0.05);患者组患侧头顶肩距小于健侧及正常组(P0.05)。结论采用MSCT进行肩关节骨性结构指标的测量操作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肱骨头头结节仰角、肩胛盂侧扭转角、倾斜角及头顶肩峰距等骨性结构指标与肩袖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8.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颅底软骨肉瘤,均行CT及MRI平扫。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CT上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MRTl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伴有高密度点状出血灶,T1WI呈以低信号为主夹杂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8例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信号及密度改变与病理相符。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相符。CT和MRI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11-161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7例,幕下7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14例,低密度15例,结节状稍高密度32例,密度不均匀17例,肿瘤形态显示清楚49例。多发47例,单发31例。有水肿76例,无水肿2例;69例有中线结构移位,9例无中线结构移位;71例侧脑室受压变形,19例三脑室受压变形并移位,10例四脑室受压移位变形并变窄。结论:颅内多发性占位病变,并有明显的原发病灶者,脑转移瘤则可以肯定;但原发肿瘤不明确,要排除其它多发性病变可能后亦可肯定为脑转移瘤;颅内单发占位者,无论有无原发肿瘤,转移瘤的诊断是比较困难,此时短期CT复查对其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1999~2003年广州市黄埔区就诊患儿川崎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川崎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课题组“川崎病诊断标准”,按“广东省小儿川崎病研究协作组”制定的调查表,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5年期间在广州市黄埔区二级甲等医院以上设有儿科病床医院的全部门诊和住院患儿进行登记调查。对发病年龄、性别、季节、各系统及心血管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川崎病发病共183例,发病有增多趋势,男性发病占63.39%,其年龄:〈1岁占5.64%,1~4岁占33.88%,以4~6岁占53.55%。以4~6月份为高峰,11月份发病最低,有冠状动脉病变占22.40%。【结论】川崎病在我区春季发病率高于秋季,男性略高于女性,由于川崎病导致心脏病发病率仍较高,作为基层医师,既要重视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还要加强对远期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