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外源性P53蛋白对不同传能线密度(LET)射线辐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wild-type p53)经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p53)感染后分别给予X射线和碳离子束照射,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辐射敏感性,Hoechst 33258和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1高LET辐照时,A375细胞和转导人野生型p53基因的A375细胞(A375/p53)的辐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2虽然辐射诱导细胞凋亡比例的增加依赖于LET升高,但是无论高LET或低LET,外源性P53蛋白均可有效诱导细胞凋亡。3高LET辐照时,A375细胞的坏死细胞明显高于A375/p53细胞。结论 尽管高LET辐射对A375和A375/p53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但是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却部分依赖于P53蛋白的功能,P53蛋白可能在调节细胞死亡类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临床应用高LET辐射联合p53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比较外科手术和内镜方法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数据,包括R0切除率、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率、主要并发症、复发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检索时限为2010—2020年。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采用Engauge Digitizer从相关文献中提取生存曲线,并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相关数据。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3705例患者。结果发现,食管癌切除术组R0切除率高于内镜治疗组[OR=0.13,95%CI(0.07,0.27),P<0.001,I2=6%],食管癌切除术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治疗组[OR=0.28,95%CI(0.16,0.50),P<0.001,I2=68%]。内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食管癌切除术组[MD=–8.28,95%CI(–12.44,–4.13),P<0.001,I2=96%]。内镜治疗组远处转移复发率[OR=0.58,95%CI(0.24,1.41),P=0.230,I2=0%]和局部复发率[OR=1.74,95%CI(0.66,4.59),P=0.260,I2=40%]与食管癌切除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OS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6,95%CI(0.67,1.11),P=0.25,I2=0%],进一步又分两个亚组,即腺癌组[HR=0.55,95%CI(0.15,2.05),P=0.37,I2=0%]和鳞状细胞癌(鳞癌)组[HR=0.68,95%CI(0.46,1.01),P=0.06,I2=0%],两亚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DS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2,95%CI(0.49,1.05),P=0.090,I2=0%]。食管癌切除术组的费用明显高于内镜治疗组[MD=–12.97,95%CI(–18.02,–7.92),P<0.001,I2=93%]。结论当只考虑患者术后的长期疗效时,无论病理亚型是鳞癌还是腺癌,内镜治疗可能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有效,即使结果表明患者的短期疗效较食管癌切除术差。  相似文献   
3.
4.
非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实施非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施行气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例中筛选条件相仿的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例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最大肌瘤直径和肌瘤数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非气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气腹组长,分别为(129±31)min、(109±27)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开腹技巧及腹腔镜视野特点的非气腹内窥镜手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小康  郭冀湘  杨晓东 《当代医学》2010,16(23):444-445
目的分析肝脏肿瘤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呃逆的发生因素及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肝脏肿瘤动脉栓塞化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析病人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手术技术操作因素,并发症因素,饮食因素。预防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的宣教,医护人员应提高自我服务意识,手术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技术,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术后避免生冷食物的刺激。治疗方法轻度呃逆者不予药物治疗,重度呃逆者予柿蒂汤口服治疗及辅以镇静剂治疗。结果 13例未经药物治疗好转,18例药物治疗后呃逆消失,15例呃逆减轻、症状缓解,2例无明显疗效。结论围手术期的关怀、安抚、疏导、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柿蒂汤口服治疗及辅以镇静剂治疗对于肝脏肿瘤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发生的呃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快速扰相梯度回波(2D FSPGR)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70例颅脑用翻转角(FA)为70°的2D FSPGR(2D FSPGR 70°)获得T1加权图像,与常规自旋回波(SE)T1WI作对照,比较轴向图像的成像速度、血管显示、清晰度、增强效果、灰白质对比等方面,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参数,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C)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D FSPGR 70°的图像具有成像快速、血管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效果佳等特点.2D FSPGR与SET1WI的SNR、C及CNR分别为81.98、0.116、6.58和87.15、0.117、7.18,二者基本相当.结论2D FSPGR 70°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具有许多SE T1WI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代替SE T1WI或作为T1加权的优先替补序列.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发作(TIA)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依据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动脉自旋标记(ASL)主要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无需使用对比剂,具有安全、无创、易重复的优点。近年来多种技术及序列的改良,可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拓宽了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就ASL的研究进展及其在TIA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l on the migration,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VEGF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Methods: EPC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peripheral blood and incub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nsenoside Rgl (0.1, 0.5, 1.0, and 5.0 μmol/L) and vehicle controls. EPC migration was detected with a modified Boyden chamber assay. EPC adhesion was determined by counting adherent cells on fibronectin-coated culture dishes. EPC proliferation was analyzed with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was assayed using an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detection kit. A VEGF-ELISA ki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VEGF protein in the cell culture medium.
Results: Ginsenoside Rgl promoted EPC adhesion,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Cell cycle analysis showed that 5.0 μmol/L ofginsenoside Rg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PC proliferative phase (S phase) and decreased the resting phase (G0/G1 phase). Ginsenoside Rgl in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insenoside Rgl promote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dhesion and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神经调节因子-1(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2在听神经瘤组织标本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生长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接受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蜡封标本经病理证实均为听神经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病理标本石蜡切片进行PCNA、neuregulin-1、erbB-2染色。结果在27例听神经瘤标本中,PCNA阳性率为92.6%(25/27);neuregulin-1阳性率为81.4%(22/27),erbB-2在全部听神经瘤病理标本中均无表达。PCNA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侧别和大小均无相关性;PCNA增生指数与病程(F=5.011,P=0.015)及肿瘤临床生长速率有关(t=-3.360,P=0.003)。Neuregulin-1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侧别和大小均无相关性,neuregulin-1表达强度在患者病程<1年组比>1年组明显增高,在肿瘤临床年生长速率<10 mm组低于肿瘤临床年生长速率≥10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uregulin-1阳性表达强度与PCNA增生指数呈正相关(r=0.425,P=0.027)。结论PCNA与肿瘤生长和细胞增生有关,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参与了听神经瘤生长的生物学行为,作为neuregulin-1功能性受体的erbB-2在听神经瘤中的表达及其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大标本量研究论证。听神经瘤的临床行为与肿瘤增生有关,目前临床上提供的肿瘤部分临床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听神经瘤的增生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两例胸部放疗后继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的经验和随访结果,探讨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放疗后分别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一例为何杰金病患者,另一例为乳腺癌患者,分别在接受〉40Gy放疗后8年和12年出现冠心病.并被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左主干狭窄合并三支病变,采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取得成功。结合国外资料对这类患者手术指征,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例均使用左乳内动脉和前降支吻合,无住院死亡和并发症,随访中一例术后接受了后续放疗和化疗,一例术后38个月由于肿瘤复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需要严密随访,不能忽视心脏事件的发生和继发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对合并有三支病变的放疗后继发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和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