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内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内的核蛋白-髓鞘转录因子1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8/11在苏州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进行.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单次全脑2,10和30 Gy照射后观察1,7,28 d的9个组别,以及0Gy假照射组,共10个组,每组6只.用4MeV电子线作全脑照射,射野大小为3.0 cm×3.5 cm,剂量率为210~220 cGy/min.采用5'末端标记地高辛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照射后早期髓鞘转录因子1 mRNA阳性细胞数量变化,并分析其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皮质髓鞘转录因子1 mRNA阳性细胞数:0 Gy组大鼠较少,其余各组大鼠照射后1 d即开始增多,至照射后7 d和28 d已显著高于0 Gy组(P<0.01).②照射后1 d时,照射组大鼠大脑皮质髓鞘转录因子1 mRNA阳性细胞数变化与照射剂量无明显相关(r=0.38,P>0.05);而照射后7 d和28 d时的髓鞘转录因子1 mRNA阳性细胞增加数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r=0.48,0.49,P<0.05).结论:①脑照射后早期髓鞘转录因子1mRNA表达增多,促进少突胶质祖细胞和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向前分化,促进髓鞘蛋白基因的转录,从而参与早期脱髓鞘病变的修复过程.②大剂量照射引起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损伤较重,说明了放射性脑损伤的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幼鼠海马齿状回(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及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研究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详尽直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给予21 d龄SD大鼠单次剂量10 Gy全脑照射,观察照射后1、3个月大鼠认知功能改变,海马DG区和CA1区中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电离辐射对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影响。结果 SD幼鼠在照射后3个月发生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力损伤。海马DG区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照射后1、3个月分别降低了39.06%、29.27%(t=14.96、12.35,P<0.05)。海马CA1区底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个月降低了33.40%(t=10.39,P<0.05),而在照射后3个月其树突棘密度无明显变化;而CA1区顶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3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此外,海马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突触后PSD95在照后1和3个月分别降低了24.6%和50.5%(t=2.97、9.27,P<0.05)。结论 电离辐射后幼鼠海马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提示PSD95可能通过影响树突棘的结构形态降低突触可塑性,从而参与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期加量IMRT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2016年301医院2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肠镜下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内。放疗剂量分割模式:直肠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为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为50 Gy分25次,同步卡培他滨化疗(825 mg/m2,2 次/d,5天/周)5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休息1周,继续辅以1个周期卡培他滨化疗(1250 mg/m2,2 次/d,连续14 d)。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TME。研究主要终点为获得ypCR及保肛手术率,次要终点为急性放化疗反应、TN降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其中25例患者已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肛周水肿无法手术。术后ypCR率达32%(8/25),保肛手术率为60%(15/25);TN总降期率为92%(23/25),R0切除率为100%。放化疗期间24例患者发生1、2级不良反应,2例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皮炎,未见≥4级急性不良反应。术后输尿管损伤1例,肠梗阻1例。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期加量IMRT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ypCR、R0切除率及保肛手术率达到了预期效果,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ONC-12002387。  相似文献   
4.
5.
保乳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方面能达到根治术的疗效[1-2].为了减少放疗后并发症,提高息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乳腺癌的放疗要求靶区剂量均匀并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肺组织的照射.  相似文献   
6.
大鼠全脑照射后脑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主要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方法: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单次全脑15Gy和30Gy照射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照射后6h、1d、1w和1个月大鼠大脑皮层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麻醉后对照组相比,15Gy单次全脑照射后1月内各组以及30Gy后1d、1w组,大鼠大脑皮层上清液中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无异常变化;在30Gy照射后6h组皮层中IL-1β和TNF-α有明显升高,含量达536pg/g与339pg/g,IL-6在大脑皮层中的含量没有差别。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6h脑组织中就有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它们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75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电离辐射所致海马神经发生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接受单次10 Gy 4 MeV电子线全脑照射。于照射后1个月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蛋白印记法检测p75NT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发生变化情况。通过立体定向方法海马内注射AAV-shp75NTR特异性敲除p75NTR,分析p75NTR与神经发生的关系。 结果 蛋白印记法结果显示p75NTR蛋白表达在照射后升高43.8%(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照射后1个月大鼠 BrdU+NeuN+细胞数较对照组相比下降81.5%(P<0.01),而在特异性敲除p75NTR后,海马区神经发生得到了明显保护。 结论 p75NTR在电离辐射所致海马神经发生损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内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内的核蛋白一髓鞘转录因子1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8/11在苏州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进行。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单次全脑2,10和30Gy照射后观察1,7,28d的9个组别,以及OGy假照射组,共10个组,每组6只。用4MeV电子线作全脑照射,射野大小为3.0cm&;#215;3.5cm,剂量率为210~220cGy/min。采用5’末端标记地高辛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照射后早期髓鞘转录因子1mRNA阳性细胞数量变化,并分析其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皮质髓鞘转录因子1mRNA阳性细胞数:0Gy组大鼠较少,其余各组大鼠照射后1d即开始增多,至照射后7d和28d已显著高于0Gy组(P〈0.01)。②照射后1d时,照射组大鼠大脑皮质髓鞘转录因子1mRNA阳性细胞数变化与照射剂量无明显相关(r=0.38,P〉0.05);而照射后7d和28d时的髓鞘转录因子1mRNA阳性细胞增加数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r=48.0.49,P〈0.05)。结论:①脑照射后早期髓鞘转录因子1mRNA表达增多,促进少突胶质祖细胞和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向前分化,促进髓鞘蛋白基因的转录,从而参与早期脱髓鞘病变的修复过程。②大剂量照射引起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损伤较重.说明了放射性脑损伤的程度与照射剂量晕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炎症和营养指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列线图。  方法  选取苏州肺癌生存队列2016年1月-2020年1月NSCLC患者371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278)和验证队列(n=93)。在训练队列中,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Bootstrap法和十折交叉验证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3.8%和83.9%,2年生存率分别为65.1%和66.7%。最后纳入模型的变量为吸烟状况、分期、治疗方式、BMI、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和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to-globulin ratio, AGR)(均有P < 0.05)。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预测OS的C-index分别为0.824和0.762,模型十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准确率为77.3%,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85(95% CI: 0.751~1.000)。  结论  基于炎症和营养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地预测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