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天津市1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书写质量,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完善的新发传染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适时制定修正天津市新冠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流程。描述涉及书写质量的核心指标26项,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及趋势性检验。结果 128份调查报告均包括前言、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七部分内容,结构完整率100.00%。6.25%(8/128)的报告未描述既往病史;23.44%(30/128)的报告对发病及就诊过程未进行详细描述;59.38%(76/128)的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关键信息不详细;71.09%(91/128)的报告未详细描述病例的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宝坻区报告中发病及就诊过程、流行病学调查关键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等问题数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聚集病例组与非聚集病例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基本信息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38)。结论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建立调查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能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的质量,有助于后续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 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天津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变化情况及城乡差异。方法 1999-2021年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亚组人群和主要伤害原因的构成比、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比较城乡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死亡原因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伤害死亡风险的季节差异用死亡率比值及其95%CI表示。结果 1999-2021年,伤害是天津市0~14岁儿童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死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为31.08%,低于城市的37.82%。儿童伤害的总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4%,P<0.001)。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P<0.001)。意外中毒的标化死亡率仅在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AAPC=-8.09%,P<0.001),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自杀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在10~14岁农村儿童中呈上升趋势(AAPC=4.58%)。跌倒/坠落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伤害死亡的总体风险和溺水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夏季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在城市为秋季最高,在农村为夏季最高;意外中毒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冬季最高。结论 近年来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伤害死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4.
三氯生亚急性经口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氯生大鼠亚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选用8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0、158、632mg/kg三氯生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经口染毒30d。观察大鼠生长情况、体重、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指标。结果雄性3个剂量组及雌性中、高剂量组体重和食物利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体重、增重、脾体比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肝体比及雄性肾体比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肌酐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肾损害。结论长期大剂量接触三氯生能引起肝脏和肾脏毒性,并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砷对大鼠肝脏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砷中毒大鼠肝脏膜转运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2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 atedprotein 2 ,MRP2 )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2周染毒组 ,4周染毒组 ,6周染毒组 ,分别设 3个对照组。用亚砷酸钠 2 0mg kg体重灌胃 ,隔天 1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胆汁中和全血中的总砷含量。蛋白印记法测定肝细胞膜上MRP2的含量改变。结果 染毒期间 ,全血和胆汁中总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尤其是染毒第 2和第 4周胆汁砷的排泄更加明显 ,分别为对照组的 16 .8和 13.8倍。MRP2的表达增加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 ,P <0 .0 5 ) ,从第 2周到第 6周分别增加 36 .6 1%、32 .36 %、12 .73%。MRP2的表达和胆汁砷的含量呈正相关 (r=0 .713,P <0 .0 5 )。结论 胆汁是砷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重要途径之一 ,肝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MRP2的表达增加可能在早期促进砷及其代谢产物胆汁排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HJC-1和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分别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 采用美国1995年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配方,在体外建立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测定HJC-1和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蛋白质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浓度分别为5.0和2.0 mg/ml.在蛋白质与模拟胃、肠液反应后的0、15、30 s,1、2、5、10、20、30和60 min准确取样,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判断蛋白质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HJC-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均在15s内全部降解;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胃液中30 s内全部降解,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内不能完全降解.结论 HJC-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不稳定,易被降解.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人体胃环境中不稳定,易被降解;在模拟人体肠环境中稳定,不易被降解.  相似文献   
7.
8.
9.
《Vaccine》2016,34(30):3443-3446
We compared ≥4-fold increases in antibody titers by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 to RT-PCR results among 42 adults with PCR-confirmed influenza A virus illnesses. Serologic sensitivity was higher among unvaccinated (6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48–90%) than vaccinated healthcare personnel (38%, 95% CI = 29–46%) in a 2010–11 prospective cohort.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