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利用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设计仿生无痛针头并探讨其无痛机理。方法从减阻角度出发,根据蚊子吸血不痛的特点,在分析蚊子口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两种仿生减阻无痛针头(锯齿形和条纹形),并运用显示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对常规光滑表面针头和仿生针头的软组织注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仿生针头的减痛机理。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光滑针头和仿生针头软组织穿刺过程的应力云图、内能曲线和阻力曲线可知,仿生针头具有明显减阻效果,锯齿形针头和条纹形针头减阻率分别为23.84%和31.57%。结论仿生针头可以通过减阻来达到减痛或无痛注射效果,且仿生针头结构形态决定其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2.
IgE介导的儿童过敏性疾病种类较多,从儿童出生后早期的食物过敏及湿疹,到青少年期逐渐出现的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十年有不断增长趋势。针对儿童的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以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etherapy,SIT)。虽然避免过敏原及药物治疗可以暂时的缓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但是只有SIT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可以使过敏症状达到长时间的缓解,能够真正的改变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新合成的甲磺酰胺类化合物库中筛选出一种新型肿瘤抑制剂DHW-51,初步探讨DHW-51对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DHW-51作用HeLa细胞12、24和48h时的细胞存活率,分为对照组和10、15、20、25、30μmol/L实验组共6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HW-51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内Caspase 3、Caspase 8和Caspase 9活性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 3、pro-Caspase8和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DNA修复酶(PARP)的表达,分析DHW-51的作用机制。结果DHW-51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当DHW-51浓度为25μmol/L作用时间为24h时,HeLa细胞的存活率仅为(27.34±1.89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9,P<0.001;随着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更低。DHW-51能够有效诱导HeLa细胞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当DHW-51浓度为25μmol/L作用时间为24h时,细胞凋亡率为(92.10±1.6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15,P<0.001;随着时间的延长,晚期凋亡的比例逐步增加,而对细胞周期则没有影响。当DHW-51浓度为20μmol/L时,Caspase 3[(1.87±0.063)%,t=12.43,P<0.001]和Caspase 9[(2.0±0.069)%,t=9.519,P<0.05]的活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 8的活性无变化。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当DHW-51浓度为20μmol/L时,pro-Caspase 3[(0.33±0.005)%,t=-89.334,P<0.001]和pro-Caspase 9[(0.19±0.009)%,t=-48.308,P<0.001]蛋白表达量下调,pro-Caspase 8蛋白表达无变化,PARP[(0.35±0.012)%,t=14.961,P<0.001]出现断裂带。结论新型磺酰胺类化合物DHW-51可以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初步推测主要是通过由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进而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一过程与细胞周期阻滞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和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68例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组(体膜组,42例)和乳腺托架组(托架组,26例)。在患者的第1、6、11、16、21次治疗摆位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RL)、腹背(AP)、头脚(SI)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记录放疗摆位的时间。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分布比例、摆位时间,计算出各自的MPTV外放值,并分析多种因素对体膜组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42例体膜组扫描210次,26例托架组扫描130次。体膜组和托架组在RL、AP、SI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12±2.01)和(2.38±1.92)mm、(3.29±2.46)和(3.88±2.76)mm、(3.47±2.29)和(4.11±3.15)mm,其中两组在AP和SI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2.16,P<0.05);SI方向体膜组摆位误差≤ 3 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高,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当AP和SI方向体膜组摆位误差>5 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低,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29,P<0.05)。体膜组的摆位时间较短,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RL、AP、SI方向体膜组计算的MPTV值均小于托架组。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方式对高龄(≥ 60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和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治疗时间≤ 2周)的患者会造成AP和(或)SI方向的摆位误差偏大。其中,SI方向<60岁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高龄患者(≥ 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AP和SI方向BMI<24 kg/m2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BMI ≥ 24 kg/m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04,P<0.05);AP方向治疗时间>2周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的患者(治疗时间≤ 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时应用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可以降低腹背和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缩短摆位时间。对于≥ 60岁、BMI ≥ 24 kg/m2和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治疗时间≤ 2周)的患者,要关注腹背和头脚方向的摆位,以保证放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