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CRF55_01B是我国报道的HIV-1主要流行毒株之一,具有较为独特的流行病学和基因进化特征。近几年HIV-1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发现CRF55_01B已经成为我国第五个主要流行HIV-1毒株。本研究从他的发现起源、流行情况、致病性和耐药性及参与的重组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与其流行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地区暗娼人群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制定暗娼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2019年4—6月在国家和省级暗娼哨点招募农村暗娼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场所位置、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等。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最近一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9年共调查农村暗娼1 350人,平均年龄(42.71±8.62)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63%(1 291/1 530),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94.72%(1 274/1 34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7.85%(1 186/1 3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显示,知晓艾滋病知识(OR=14.857,95%CI:8.196~26.932)是安全套坚持使用的促进因素;交易场所为村屯(OR=0.180,95%CI:0.106~0.304)、30岁及以上年龄(30~岁组,OR=0.275,95%CI:0.090~0.841;50~岁组,OR=0.131,95%CI:0.042~0.407)是安全套坚持使用的障碍因素。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大年龄暗娼人群安全套推广使用等综合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aimed to qua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for late diagnosis in older adults living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 Liuzhou, China, from 2010 to 202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lder adults living with HIV were described separately in time, space and populatio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evaluat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late diagnosis in HIV-positive adults ≥ 50 years of age. The majority of older adults living with HIV were over 60 years old, male, and with CD4 counts < 200 cells/μl at diagnosis, with most late diagnoses being more likely to report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These two factors may potentially provid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late diagnosis: older and CD4 counts < 500 cells/μl. In contrast, females and those with homosexual or other transmission provide a negativ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ate diagnosis of HIV-positive adults ≥ 50 years of age remains a severe and growing epidemiological issue.  相似文献   
5.
广西人体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提出适合其流行特点的对策。方法采用改良醛醚法或Kato-Katz法调查人群感染率;收集广西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数据及其他既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在扩大,人群感染率在升高,感染度在加重。全区89个县市中59个有本病,比1994年增加了14个县市;全省14个地级市中13个市的城区有本病流行;2002年调查9个流行县市感染率为9.76%,中重度感染所占比例达52.2%。7县18个调查点中,本虫已成为优势寄生虫虫种。提出了“成瘾型”流行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制对策。结论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有蔓延、加重的趋势,应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调查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在库区8个乡镇的16个村屯展开调查,采用布笼法调查鼠密度,布粘蚤纸法调查蚤指数。同时,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库区鼠类密度为3.68%,啮齿动物有2目3科7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鼠体蚤指数为1.4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3,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所有标本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开展鼠疫监测和灭鼠灭蚤是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With the explosiv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regulatory system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now faces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regulatory system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current reform of this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country. Comprehensive, a range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that promulga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regulatory departments are described. Problems of current regulatory system, the ongoing adjustments and changes for modifying and improving regulatory system are discussed. The aim of reform and the incentives to drive forward more health and safety conditions in workplaces are also outlined.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年—2013年广西居民的吸烟情况,为制定广西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中央健康素养项目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广西15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提取其中吸烟部分的资料,对广西居民的吸烟、被动吸烟、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识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年广西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8.8%。男性(44.5%)明显高于女性(7.0%),2013年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7.0%,男性为45.6%,明显高于女性(5.3%)。结论广西居民吸烟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烟草的消费和被动吸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成都市人源沙门菌的基因组特征, 为监测与预防沙门菌感染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35株成都市人源沙门菌(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进行血清型预测、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预测、毒力因子注释及分布分析。结果 35株沙门菌分离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共预测到5种血清型,包括15株I 4,[5],12:i:-沙门菌(13株为ST34、2株为新ST型)、12株鼠伤寒沙门菌(ST19)、5株肠炎沙门菌(ST11)、2株德比沙门菌(ST40)与1株火鸡沙门菌(ST463)。35株沙门菌分离株共预测到10类42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aac(6')-Iaa携带率为100%(35/35)。I 4,[5],12:i:-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质粒及插入序列数目及种类多于其他血清型菌株。I 4,[5],12:i:-、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毒力因子数目大于其他血清型菌株。部分鼠伤寒沙门菌有更高的毒力质粒、质粒编码菌毛和血清抗性毒力因子分布。结论 成都市人源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毒力因子分布差异明显,值得在转录组、蛋白组进一步探究其耐药与毒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