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用MRI研究兔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血管化过程,探讨义眼台血管化MRI表现和特点。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眼眶内植入直径12mmHA义眼台,于术后第2、3、4、5、6周对所有手术兔行双眼MR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计算义眼台强化区体积与义眼台体积比值(VE/VHA),对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于第2、4周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2只,第6周对剩余动物义眼台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第2、3、4、5、6周VE/VHA值分别为0.570±0.055;0.787±0.036;0.995±0.014;1.000±0.000;1.000±0.000。第2、3、4周VE/VHA值逐渐增加,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094,P=0),第4、5、6周均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6,P=0.520)。术后2周病理显示义眼台周边有纤维血管生长,第4、6周整个义眼台完全血管化。结论MRI可直观、准确地评价义眼台血管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植肾积水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右髂窝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进行肾造瘘,然后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介入处理。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造影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其中输尿管完全梗阻7例,不完全梗阻9例。行经皮肾外引流术3例,经皮穿刺肾输尿管狭窄段球囊扩张联合内外引流术13例。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平均水平术前分别为28.3mmol/L和537.7μmol/L,术后1周分别下降至9.7mmol/L和148.6μmol/L。术后B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消失。随访4~4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双J管引流不畅复发肾积水而行外引流术外,其余患者均无肾积水复发。结果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移植肾积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评估分析直肠癌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IMA CTA检查的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重建IMA图像。对IMA进行分类并测量统计肠系膜下血管各解剖参数。 结果 2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87例,女性79例。111例(41.7%)左结肠动脉(LCA)从主干独立发出,112例(42.1%)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共干发出,33例(12.4%)LCA、SA及直肠上动脉(SRA)共干,10例(3.8%)缺乏LCA。全组IMA主干长度(LIMA)为(39.1±10.1)mm、IMA根部至髂血管分叉距离(DIMA)为(44.1±7.4)mm、IMA根部与肠系膜下静脉(IMV)水平距离为(24.6±8.9)mm、IMA分支点与IMV水平距离为(13.0±5.3)mm。LCA走行包括:122例(47.6%)高位型,88例(34.4%)中位型,46例(18.0%)低位型。65例(25.4%)LCA紧贴IMV内侧,136例(53.1%)LCA紧贴IMV外侧,55例(21.5%)LCA外侧远离IMV。 结论 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肠系膜下血管的形态走行关系,为直肠癌手术中血管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多个脑结构的相位偏移值,探讨其诊断PD的价值.方法 30例PD患者及3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均在1.5 T MR系统中进行头部检查.采用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获得相位图,测量双侧尾状核、壳核、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 )、黑质网状带(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红核、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额叶白质(frontal grey matter,FWM)及额叶皮质(frontal white matter,FGM)感兴趣区的相位偏移值.结果 PD组SNc、尾状核、红核的相位偏移值均数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Nr、壳核、CSF、 FWM、FGM的相位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定PD患者脑感兴趣区相位偏移值可估测其脑内铁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MRI检查研究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术后不同时期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眼眶内植入HA义眼台的MR表现,术后1~14个月至少行1次MR平扫及增强检查.义眼台纤维血管生长程度评价用Gd-DTPA增强SE T1WI,按义眼台强化的程度和范围划分为Ⅰ~Ⅴ个等级.结果 28例眼眶内植入HA义眼台, 4例术后1个月,MR增强仅表现为义眼台边缘强化(Ⅰ级);5例术后2个月,其中4例表现为义眼台周围带状强化而中心未强化(Ⅱ级),1例表现为从义眼台周边至中心都有强化,但呈不均匀分布(Ⅲ级);5例术后3个月,均呈Ⅲ级表现;8例术后4个月病例中,有3例呈Ⅲ级表现,5例表现为整个义眼台较均匀明显强化或稍低(Ⅳ或Ⅴ级);6例术后5~14个月, 4例呈Ⅲ级表现,2例为Ⅳ级表现.结论 MRI增强扫描可直观、准确地评价义眼台血管化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术后义眼台钻孔、置钉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的最适宜窗口。方法:随机选取50例行胃肠道充气螺旋CT检查者断面图像68帧,在四种不同窗宽窗位下,观察六个指标的显示情况。结果:第③窗(窗宽为180-280Hu,窗位为-20- 20Hu)时,直径约0.3-0.5cm细小结节或小血管断面,软组织内密度对比,脂肪与软组织对比的显示为优,气体与脂肪的对比、胃肠腔轮廓及软组织形态轮廓方面显示较好,可不同程度兼顾到所需观察的多种组织,较好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结论:窗宽180-280Hu,窗位-20- 20Hu,是观察胃肠道的较适宜窗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菲立磁肝脏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大结节及其早期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肝硬化大结节患者 9例 ,共11个结节 ,行菲立磁肝脏增强扫描 ,其中 4例 1d前注射Gd -DTPA行动态门静脉脉造影 (DCE -MRP)。结果  6例 8个再生大结节平扫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 WI表现为低信号 ,菲立磁增强后肝脏实质T2 WI明显下降 ,再生大结节信号随肝脏实质同步下降表现为等信号。其中 2例行动态门脉造影均未见结节动脉期强化。 2例 2个结节平扫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 WI也表现为高信号 ,菲立磁增强后结节信号仍表现为高信号。该 2例均行动态门静脉造影 ,1例可见结节动脉期强化 ,实质期强化减低 ,另 1例未见动脉期强化。 1例 1个结节平扫T2 WI低信号中可见小的结节样高信号 ,呈“结中结”表现 ,菲立磁增强可见病灶中心的T2 WI高信号部分信号无降低 ,而周围的T1WI低信号部分信号降低。结论 菲立磁增强肝脏扫描在诊断肝硬化大结节及其有无早期癌变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6例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后颅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髓母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囊性改变,大部分肿瘤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的后颅窝肿瘤有其好发部位,MRI可显示各种肿瘤的不同特征,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是诊断后颅窝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增强扫描能提高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辅助放疗与改良根治术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 21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乳组(110例)和改良根治术组(100例).保乳组术后放疗未行内乳照射,改良根治术组行内乳照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以及放疗的影响.结果 保乳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6.36%)与改良根治术组(22.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乳组的乳房美容优良率(68.18%)明显高于改良根治组(34.00%),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放疗的皮肤反应分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并结合术后放疗,疗效较好,不需内乳照射,对放疗的皮肤反应、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