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270-273
[目的]探讨牛蒡苷(ARC)对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T.g.HSP70)诱导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KM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RC组、磺胺嘧啶钠阳性对照(PC)组.于弓形虫感染后第4d起给予药物治疗,连续5d.感染后第7d腹腔注射给予T.g.HSP70,次日末次给药4h后采集颈动脉血处死小鼠,取肝称质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比色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测定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PAF-AH)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和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ARC组和PC组ALT,AST水平和MDA,IL-1β,TNF-α含量及PAF-AH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ARC组与PC组上述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C对T.g.HSP70诱导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STIR法在Graves病外眼肌肥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英  柿栖米次 《眼科》1997,6(3):139-142
对7例Graves病外眼肌肥大的病用MRI-STIR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肥大的外眼肌全部呈高信号。直接显示了外眼肌水肿的状态。(2)外眼肌肥大是外眼肌发生炎症性改变的结果,STIR法图像中外眼肌的高信号与外眼肌炎症的轻重相关客观地反映了外眼肌炎症性病变的程度。(3)本病眼球运动障碍方向与障碍方向相反侧的外眼肌全部呈最强的高信号。因此,MRI-STIR法比T1加权SE法能更清析地反映外眼肌的  相似文献   
3.
医疗法人静和会浅井病院位于距东京市75公里的千叶县东金市。建院于1959年,由精神科单科发展为现有精神科、神经内科、内科、齿科门诊以及住院病床441张的医院(精神科354,神经内科、合并症45,老年痴呆专门病区42) 。医院有常勤医师10名,非常勤医师17名(每周来院工作1-3日),齿科常勤医3名,非常勤医3名。临床心理师8名,心理社会工作者3名。作业疗法士3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姜、食盐等食品调味品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以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对人类的危害。方法 :应用把空中落下的杂菌培养后生长的菌数计数和斜面接种菌发育抑制法检测生姜与低浓度的食盐、醋酸三者的协同抗菌效果。结果 :生姜、食盐、醋酸三者组合后 ,对空气中杂菌和供试的大多数易污染食品的真菌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 ,其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各种单独对照各两种成分组合的混合对照。结论 :生姜、食盐、醋酸三者能协同抑制常见食品污染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5.
土茯苓二氢黄酮醇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 5个二氢黄酮醇苷类化合物 ,分别为落新妇苷 (1) ,新落新妇苷 (2 ) ,异落新妇苷 (3) ,新异落新妇苷 (4 ) ,(2R ,3R) 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5 )。 结论 :化合物 2 ,4 ,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61只家鸭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病间的关系。61只家鸭中24只来源于中国启东县;20只来源于中国长春市;17只来源于日本千叶地区。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内源性 DNA 多聚酶活性测定和鸭乙型肝炎病毒 DNA 杂交试验,37只长春和千叶地区的鸭子乙型肝炎病毒全部阴性,并未见  相似文献   
7.
笔者阐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的发展和应用,分析并指出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微粒对环境和辐射剂量评估带来的新挑战,总结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当地食品安全规范和现状。希望能引起核工业从业人员、核应急管理人员以及公众的重视,并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8.
胡欣彤  丁丽琴  李巍  邱峰 《中草药》2019,50(24):6017-6023
目的 考察ig给予大鼠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及4种主要代谢产物M1~M4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雄性大鼠ig给予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于各时间点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收集血浆样品;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按相应时间段收集大鼠尿液、胆汁和粪便样品。生物样品用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的方法处理,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丹皮酚及其4种代谢产物质量浓度。结果 建立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符合分析要求。ig给予大鼠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tmax分别为(0.15±0.08)、(0.33±0.19)、(0.31±0.13)h;t1/2为(1.16±0.37)、(1.19±0.45)、(1.24±0.35)h;Cmax和AUC0~t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剂量依赖性。M1~M4在给药后1 h内也相继达到峰浓度。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代谢产物主要排泄方式为尿液 > 胆汁 > 粪便。结论 大鼠ig给予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具有快速吸收、代谢及消除的特点,丹皮酚主要通过尿液途径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9.
用混合粉碎法制备晶体药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晶体药物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分析包合物中药物的分散状态;考察最佳粉碎时间及形成包合物的适宜贮存湿度。方法采用混合粉碎法制备包合物;根据红外图谱、粉末X-射线衍射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及最佳粉碎时间;通过升华失重确定包合物中药物分子的分散状态;变换贮存湿度考察包合物的聚结稳定性。结果制成的包合物为无定形结构,药物分子进入β-环糊精空穴中通过分子间氢键结合;包合物的分散度和粉碎时间有关,本系统的最佳粉碎时间为10 min;包合物中药物分子的状态受贮存时相对湿度的影响,在相对湿度低于75%下贮存时,包合物的分散状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采用混合粉碎法制备包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晶体难溶性药物与β-环糊精混合粉碎可得到非晶质包合物,能有效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0.
王珏  王乃利  姚新生  北中進 《中草药》2007,38(5):647-649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