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2012年在我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微骨折治疗的踝关节OCD患者20例,在术后3~12个月(早期)及12~24个月(中期)分别进行两次踝关节MRI扫描及临床疗效评分。MRI扫描序列主要为3D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T2-mapping和T2STIR序列,分别用于测量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T2指数及修复区下骨髓水肿(BME)体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和中期修复组织的定量MRI参数(厚度指数、T2指数、BME体积)及AOFAS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定量MRI参数与AOF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微骨折术后中期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高于早期(分别为0.813±0.104和0.687±0.123,P<0.05),T2指数低于早期(1.109±0.171和1.392±0.174,P<0.05),BME体积小于早期(0.646±0.70和0.992±0.924,P<0.05);AOFAS评分高于早期(85.050±7.660和76.750±9.419,P<0.05)。厚度指数、T2指数及BME体积与AOFAS评分均存在相关性(r=0.412、-0.531和-0.357,P值均小于0.05)。结论: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损伤区逐渐填充,修复组织逐渐成熟,BME范围逐渐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定量MRI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MRI3D-DESS、T2-mapping、T2STIR能从修复厚度、组织生化构成和BME等方面全面有效评估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的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