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莉越  刘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22-8023
目的:研究分离酶(seperase/estradiol-stimulated protein,esp1)在Spc-A-l细胞中对染色体分离的作用,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分子遗传教研室完成。将含esp 1基因的EGFP-N1质粒转染到spe-A-1细胞,构建稳定的细胞系,检测其转染效率及对染色体分裂相的影响。结果:表达载体EGFP-N1-esp 1转染成功,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染色体异常分裂相由众数68条减为57条。结论:esp 1的上调表达对于肿瘤的异常染色体分裂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燕 《家庭医药》2004,(11):50-51
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加上0~14岁期间出现的先天残疾率共为4%~6%。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  相似文献   
3.
压电免疫传感器两种抗体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比较压电免疫传感器两种抗体固定方法的优劣,选择压电免疫传感器抗体敏感膜固定的最佳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巯基化方法和蛋白A(SPA)固定法将抗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固定在压电免疫传感器金膜电极表面,比较不同抗体工作浓度、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反应条件下抗体固定量、一致性以及传感器响应能力如频率变化、反应时间、检测线性范围以及反应非特异性等. 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制备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其检测灵敏度、反应时间相当,但巯基化固定方法抗体固定量大、一致性好、检测线性范围较宽、非特异反应低. 结论抗体巯基化法制备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非特异反应低等优点,是免疫传感器抗体敏感膜制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16SrDNA检测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如何实现致病菌的快速有效检测,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有的细菌极难培养,如嗜肺军团菌,有的细菌生长缓慢,如结核分枝杆菌,还有麻风杆菌、炭疽杆菌等少数无法培养或者致病力很强的菌种。常见细菌用传统培养方法的检测时间大约为3—5d,临床亟待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基因诊断技术备受青睐,尤其是基于细菌核糖体16S小亚基(16SrRNA)的基因(16SrDNA)的分类鉴定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LIGHT-Fc基因转染上调食管癌细胞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刚  杨康  白云 《重庆医学》2004,33(12):1800-1801
目的探讨LIGH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以DOTAP脂质体介导LIGHT-Fc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观察LIGHT-Fc转染对Eca109细胞上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Eca109细胞表达LIGHT-Fc基因上调了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水平.结论 LIGHT-Fc基因转染上调人食管癌细胞株上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体外抑瘤效应的一种机制,但全面评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罗勇军  刘昕 《重庆医学》2005,34(3):414-415
目的探讨并建立快速而准确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的方法.方法通过培养细胞,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后做PCR,电泳,胶回收,T-A克隆,测序后,大量提取质粒,送公司定量.结果获得了预期希望的质粒.结论该方法能大量制备质粒标准品,在实验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运载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透皮的效果及其对皮下神经的作用,以开发具有透皮作用的纳米金载药体系.方法 通过共价偶联方式,将His标记的NT3与纳米金共价偶联,应用于动物皮肤组织.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金纳米颗粒与牛血清蛋白结合(AuNP-CONH-BSA)组、金纳米颗粒与NT3结合(AuNP-CONH-NT3)组和NT3注射组.利用抗His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其透皮效果,同时利用免疫组化对神经丝蛋白(neuropeptide,NF200)阳性细胞进行检测,分析载药体系对皮下神经的作用.结果 透皮24 h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组AuNP-CONH-NT3组和NT3注射组中均检测到了NT3,而空白对照组和AuNP-CONH-BSA组中则未检测到;在透皮1个月和3个月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AuNP-CONH-NT3组NF200阳性细胞数量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uNP-CONH-BSA组(P<0.01),而与NT3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AuNP-CONH-NT3具有很好的透皮效果,可以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抑制大鼠Wnt5a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达到抑制H157细胞Wnt5a表达的目的。方法 根据大鼠Wnt5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含有发夹结构的2条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形成双链后克隆至PAVU6+27载体质粒中,对阳性重组子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正常H157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nt5a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有目的条带出现,提示Wnt5a干扰片断已克隆至PAVU6+27载体质粒中,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序列与预先设计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H157细胞后经G418筛选,成功获得阳性克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nt5a的蛋白水平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Wnt5a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明显抑制H157细胞中Wnt5a表达,这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因工程中的λDNA重包装技术,我们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以化学受试物直接处理λDNA的致突变物检测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10种化学受试物进行了新方法检测下的突变分子机理研究。从理论上讲,如果DNA发生随机断裂,琼脂糖电泳时就会出现拖带现象或酶切后跑不出标准带;如果DNA发生特异位点断裂,酶切后可能多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胚胎大鼠触须毛囊隆突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与毛囊干细胞特异标志物的表达规律.方法 冰冻超薄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胚胎大鼠的触须隆突区表达的β-NGF和p75NTn呈规律性变化.3种毛囊干细胞(HFSC)标志物的表达有差异,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FSC)不仅仅定位于触须毛囊上段,整个毛囊下部3/4都有表达.结论 β-NGF和p75NT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