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的低氧浓度对离体培养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 NSCs)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不同低氧条件下(3% O2、5% O2、10% O2)培养胎鼠皮质来源的细胞,实验组分别分为低氧1、3、5d组,常氧组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BrdU掺入法检测实验组NSCs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NS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培养囊胚细胞抗凋亡的作用。方法:获取妊娠3.5天小鼠囊胚,分别移入3个培养皿中,为A、B、C 3组,A组(基础培养液)、B组(基础培养液+30 mmol/L的葡萄糖溶液)、C组(基础培养液+30 mmol/L的葡萄糖溶液+100 ng/ml的人重组IGF-1)。连续培养72 h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囊胚细胞中Bax和Bcl-2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各组囊胚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B组囊胚细胞中Bax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而B组囊胚细胞中Bcl-2的表达却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IGF-1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着床前早期胚胎凋亡起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麦芽醇对AlCl3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麦芽醇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麦芽醇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诱导IGF-I受体基因沉默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在体抗瘤效应,探讨RNA干扰IGF-I受体基因对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右侧背部接种人鼻咽癌CNE2细胞后,肿瘤直径达5~7mm的24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IGF-1RmRNA特异性真核表达质粒(pshRNA1)治疗组,瘤体内多点注射pshRNA1;B组为pshRNA2质粒载体对照组,瘤体内多点注射阴性质粒载体pshRNA2(剂量同A组);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瘤体内多点注射0.3ml生理盐水。从开始治疗后3周处死裸鼠,分离肿瘤,部分做共聚焦观察质粒转染情况,其余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和IGF-I受体蛋白在瘤体内的表达变化。结果所有裸鼠移植瘤接种成功,14d左右肿瘤直径达5~7mm。治疗裸鼠7d后,pshRNA1治疗组抑制率达67.21%,瘤体积明显小于阴性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阴性质粒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shRNA1治疗组移植瘤可见大片癌组织表达绿色荧光,其中仅少数细胞为IGF-IR阳性细胞。阴性质粒组癌组织也表达绿色荧光,但IGF-IR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pshRNA1治疗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的移植瘤未见绿色荧光。结论shRNA干扰IGF-I受体基因能在体内有效下调IGF-I受体蛋白的表达、抑制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作颞骨CT扫描的曝光参数,减少其辐射危害。方法对疑有颞骨内耳病变者87例(其中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接受者31例),行颞骨薄层高分辨CT扫描(HRCT),以成人扫描参数为标准,适当调整扫描曝光量及扫描角度,直至图像符合诊断的要求,并分析其曝光量及单次扫描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儿童颞骨CT扫描曝光量及单次扫描的CTDIw值可降低到成人曝光量的66.67%~83.33%,DLP也可降低到66.67%~83.33%,且内耳及植入电极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优良。结论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作CT扫描曝光量的适当降低,以及扫描角度的适当调整,可有效地降低颞骨局部的辐射剂量,且有效地避免了儿童眼晶体的直接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yclin G1与p53基因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 G1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CyclinG1和p53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Cyclin G1和p5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 G1和p53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1),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 G1和p53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 G1和p53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成在血管瘤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